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25 浏览次数:1068次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联合内镜胆总管等技术作为治疗梗阻性胆管炎的微创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2]。笔者具体探讨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对比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月~2013年5月收治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AOSC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32~83岁,平均57岁。入选标准:符合AOSC的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有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或精神疾病等手术禁忌证者。疾病类型:肝内外胆管结石75 例,胆总管结石35例,Mirizzi综合征10例,合并胆囊结石67 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与患者的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法。在治疗组中,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者站于患者的左侧,助手站于右侧,持镜者站于左下,常规建立气腹(美国Stryker全套腹腔镜设备),采用4孔法,显露胆囊三角及胆总管。牵拉胆囊以利于胆总管的暴露。切开胆总管,利用胆囊的牵引作用有效固定胆总管,再用弯组织剪沿胆总管纵轴剪开胆总管前壁长约2.0 cm。用分离钳夹取结石,用开腹胆道手术器械(上海辛菖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胆道支撑内引流管)直接经剑突下腹腔镜戳孔取石,加压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道。经胆道镜确认胆管内无结石残留、无狭窄的患者,自胆总管切口处置入胆道支撑内引流管,直臂置入胆总管的中下段,螺旋臂置入切开的胆总管处,用3-0无损伤可吸收缝线做“8”字缝合3~4针,缝合关闭胆总管,常规放置引流管1根。
1.3 观察指标:①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住院费用等。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对比:经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对比: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胆漏2例,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5.0%,结石残留21例,占35.0%。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胆漏3例,伤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裂开1例,发生率为15.0%,结石残留19例,占31.7%。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1.522,P<0.05),两组结石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OSC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引起胆道梗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胆道结石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被诊断[3-4]。近年来,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住院时间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的治疗已日渐成熟,同时随着胆道镜技术的发展,AOSC患者可在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避免了胆肠吻合及肝切除术后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胆总管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有无结石残留情况,采用T管引流及胆道支撑内引流管。胆道支撑内引流技术测采用,可使胆汁通过管体与胆总管之间的腔隙引流到十二指肠,也可通过引流管的管腔进入十二指肠,有较好的引流胆汁及降低胆道压力效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胆道狭窄[5]。总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AOSC符合微创的要求,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晁志涛,曹月敏,刘常利,等.胆总管置管内引流一期缝合治疗胆管结石16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48.
[2] 晁志涛,彭彦辉,陈积圣,等.胆总管内置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微创治疗胆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8):835. [3] 武阿丽,吴 兵,张亚飞,等.结肠息肉3种内镜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14.
[4] 吴陈滘,黄 伟,吴 东,等.纤维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在治疗胆道巨大结石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8,12(12):1204.
[5] 吴 东,吴陈滘,陈湛科,等.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结石16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3,170(5):16.
[收稿日期:2014-02-17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