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
-
- 颅内异位脑膜瘤的MR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目的:分析脑室、脑实质内脑膜瘤MRI表现,以提高对颅内异位脑膜瘤认识及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例颅内异位脑膜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结果:(1)颅内异位脑膜瘤(包括脑室内、脑实质内)有较典型MRI表现:病变大多为类圆形(16/20),少数为分叶状(4/20)均在脑室... [详细]
-
- 急性脑梗死患者NSE、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化学法检测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48h,72h,7d,14d后血浆NSE、D-二聚体水平,并与51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NSE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 [详细]
-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并于入院时、治疗第14天和第9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详细]
-
- 四肢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分期与一期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比较
- 目的探讨四肢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分期治疗的疗效及处理要点.方法对收治的49例四肢高能量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行分期治疗,28例行一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时按相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结果分期治疗组获得随访(16.0±2.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8例,良7例,优良率71.4%,仅发生... [详细]
-
- 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在腋臭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在腋臭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872例腋臭患者应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72例患者皮下血肿45例,局部皮瓣坏死(1~3cm2)19例,切口延迟愈合57例。723例随访1~2年,其中706例异味消失或显著下降,异味残留... [详细]
-
- 高血压相关的骨折与钙通道阻滞剂
- 近年来,我国>60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9%[1],数量超过8000万,居世界各国首位。文献报道,我国>50岁人群骨折总患病率为26.6%[2]。由此可见,高血压和骨折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且严重危害着公共健康。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一项关于CCB类药物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