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将B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 [详细]
  • 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退变现象的连续观察
    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退变现象的连续观察
    目的 对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退变现象进行连续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软骨退变机制实验及药物干预实验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进行大鼠软骨细胞取材并传代培养,对各代次细胞进行连续性观察,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与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阿力新蓝染色检测胞外基质硫酸糖氨多糖... [详细]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7例临床观察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7例临床观察
    双膦酸盐是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抗骨吸收类药物,上世纪60年代用于Paget病治疗,上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用于骨质疏松治疗。它是一种焦磷酸盐的类似物,能与骨矿化基质结合,抑制骨吸收。现已证实,双膦酸盐作为抗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目前新型阿仑膦酸钠片70 m... [详细]
  • 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合并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合并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包括合并症的类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等。结果 实验组中行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出现单一并发症23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和肺部感染高发。合并2... [详细]
  • 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使用梅花针、带锁髓内针和自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缺点比较及适用范围。方法 总结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应用梅花针、带锁髓内针和自锁髓内针治疗各种类型的股骨干骨折86例。结果 其中85伤口Ⅰ期愈合,1例带锁髓内针伤口感染经换药后Ⅱ期缝合愈合;86例均行门诊随访6个月~3年... [详细]
  •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4例诊治分析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4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均未定性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血管肉瘤1例。结论 本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是提高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