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
-
- 胆总管梗阻性病变69例CT表现
- 胆总管梗阻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病变,临床对拟诊为胆总管梗阻的病人行CT检查可了解梗阻的原因、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等[1]。本文对69例胆总管梗阻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诊断胆总管梗阻性病变的价值。 [详细]
-
- 胆囊癌并出血伴血凝块致梗阻性黄疸(附1例报告)
- 本病例术前诊断胆囊癌基本明确,术中探查的结果证实了术前的诊断,肿瘤位于胆囊颈部腔内,靠近胆囊床,但未侵透胆囊浆膜层及胆囊床肝组织,未见淋巴结大,属于 NEVINⅡ期胆囊癌,罕见的是肿瘤破裂出血并流至胆总管下端,形成血凝块造成胆总管梗阻出现黄疸。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例上腹CT资料与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术中探查... [详细]
-
- “泻剂结肠”大鼠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及5HT的变化
- 目的 探讨“泻剂结肠”致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大黄浸液灌胃建立大鼠STC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期大鼠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的改变,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组织匀浆及血清5H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半数稀便时,各段胃肠道嗜铬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80%稀便消失时... [详细]
-
- 结肠癌患者转录因子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nail mRNA和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对68例结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进行Snail mRNA及其蛋白检测,分析该转录因子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 [详细]
-
- Cmyc基因和P16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起着重要作用,结肠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同样伴随着多种分子事件的发生〔1〕。原癌基因Cmyc可以使细胞无限增殖,获得永生,并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2,3〕。而P16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详细]
-
- 胰肠吻合的改良术式(附45例报告)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方法〔1〕。该术式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术后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胰漏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而胰漏的发生与术中胰肠吻合处理有直接关系。为预防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近年对各种胰肠吻合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