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


  •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肝脏是机体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各种急慢性肝病均可影响蛋白质合成功能,引起多种血清蛋白浓度变化。目前,在测定肝脏功能项目中,反映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常选择血清白蛋白(ALB)测定,其敏感性较差,多在病情较重时才发生变化。近年报道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能敏感、特异地反映肝细胞功能[1]。为了解PA、A... [详细]
  •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织差异蛋白的筛选及DDAH1的功能研究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织差异蛋白的筛选及DDAH1的功能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纤维化和非纤维化肝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差异,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1(DDAH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方法: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筛选肝纤维化和非纤维化肝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Western-blot验证DDAH1的表达水平;测... [详细]
  •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64例诊治分析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64例诊治分析
    自1992年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逐渐替代开腹胆囊切除术,并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但是8%~1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且LC术后也有一定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因此,这种情况的处理较棘手。本院综合自身技术优势,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以下简称两镜)自20... [详细]
  • 经T管窦道造影预防拔管后胆漏分析
    经T管窦道造影预防拔管后胆漏分析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 胆漏是此类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拔除T管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时发生,甚至做二次手术,一旦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高达28.6%[1]。本科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53例患者因各类肝胆管手术而留置T管引流,术后常规行T管窦道造影,有效防止了... [详细]
  • 肝硬化致肝原性糖尿病20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致肝原性糖尿病20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可导致肝脏储备及合成糖原的能力障碍,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肝硬化患者普遍出现糖代谢异常;本文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8月期间住院的肝原性糖尿病20例及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25例患者的相应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比较。 [详细]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8例报告)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附18例报告)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Lauter和Shuchleib等[1,2]观察71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患者,结果发现腹腔镜胆道探查和完全取石的成功率为85%,即有61例胆管结石被完全清除,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可疑结石残留。Dorman[3]等报告137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成功率...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