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


  • 3种不同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比较
    3种不同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比...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分子量的6%羟乙基淀粉(HES)/0.9%氯化钠(NaCl)溶液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低压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脾脏损伤+切断脾动脉的一分支造成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3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止血前输注液体的不同分为4组:Ⅰ组,不复苏(no resu... [详细]
  • 舱室内颅脑爆炸伤早期血浆S100B蛋白及脑水肿的变化及意义
    舱室内颅脑爆炸伤早期血浆S100B蛋白及脑水肿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早期血浆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自制舱室内大鼠颅脑爆炸伤模型,于伤后1、3、6、12、24、72小时取血,运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S100B蛋白含量,取脑组织测含水量并观察伤后病理变化。结果 伤后S100B蛋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 [详细]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36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和林格氏液组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 [详细]
  •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器官血...
    目的 研究大鼠高位脊髓损伤并创伤失血休克后急性期器官血流量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神经肽Y(NPY)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1: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7只)、创伤失血组(B组,胫骨骨折并失血,10只)、多发伤组(C组,高位脊髓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及失血,10只),B... [详细]
  • 液电碎石对胆囊壁损伤的试验研究
    液电碎石对胆囊壁损伤的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液电碎石对胆囊壁的损伤程度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需要开腹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例,在结扎胆囊管及保持其血运情况下,于充满生理盐水的胆囊内作平行及正对两组放电对胆囊壁的损伤试验,病理切片检测胆囊壁的损伤程度。结果 不同强度放电对胆囊壁损伤有显著差异,不同方向放电对胆囊壁损伤差异有统计... [详细]
  • 胰头非肿瘤性肿块影像特点
    胰头非肿瘤性肿块影像特点
    目的 从胰头非肿瘤性肿块影像特点探讨胰头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误诊为胰头癌的非肿瘤性病变。结果 将非肿瘤性胰头肿块分为实质性、囊实性、炎性和解剖异常4组,分别阐述其病理生理和鉴别要点。结论 非肿瘤性胰头肿块常误诊为胰头癌;结合临床,仔细分析其影像特点,多数患者能确诊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