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
-
- 全露型包皮中触觉小体观察
- 目的 观察全露型包皮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全露型包皮标本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内板组织中的皱褶区与光整区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处组织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露型包皮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28%和1... [详细]
-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处理(附14例报告)
-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发生DGF的14例患者临床表现、血肌酐、环孢素A(CsA)血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移植肾细针穿刺吸抽细胞学检查(FNAB)等分析,诊断移植肾静脉栓塞1例,CsA中毒性肾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6例,急性排斥反... [详细]
-
- 金属硫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及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进行金属硫蛋白染色,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金属硫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G1、G2与G3级的表达分别为34.8%、55.6%、92.8%。在初发及复发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详细]
-
-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探讨
- 目的 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之间的异同点。结果 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32例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均经后腹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除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术后并发症、止... [详细]
-
- 儿茶酚胺替代法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应用(附15例报告)
-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替代法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未行扩容准备,而于手术中及手术后应用儿茶酚胺替代法治疗。结果 本组15例,术中平均输液2950mL,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约400mL。术后禁食期间输液2500-3500mL,进食后输液500-1500mL。术后9例... [详细]
-
- 成骨细胞对磨损微粒相关因子的生物学反应
- 磨损微粒刺激假体周围细胞所释放的相关因子,在体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成骨细胞的活性、增殖、表型及其功能。成骨细胞这些变化能影响假体周围骨床的改建与骨长入[2],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这些因子引起成骨细胞OPGL、OPG及其比值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分子作用机制。由于磨损微粒及其相关各种因子在体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