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颅脑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目的 观察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ADFC)临床应用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 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ADFC植入术,术后随访11~18个月,平均14.3个月。 结果 1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17例患者的疗效为优良,1例患者为良好... [详细]
  •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外科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临床收住的经影像学诊断的1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依靠术式和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结合术时年龄、性别和病程,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归类为均衡相似的3组,A组35例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患者;B组31例为颈前路... [详细]
  • 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限制性取用
    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限制性取用
    目的 检测人脑胶质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否存在抗原受体基因的限制性取用及其类型,探讨其免疫学和临床意义。 方法 术中取人脑胶质瘤组织,分离TIL,用RT-PCR方法检测其TCR Vα7和TCR Vβ各基因片断的表达。 结果 13例TIL中,TCR Vα和TCR Vβ各基因片断的表达率以Vα... [详细]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分析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 [详细]
  • 经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比较
    经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比较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和上肢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两种途径的效果。方法 将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置管组(A组)63例,上肢静脉置管组(B组)65例,比较两种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保留时间。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8,... [详细]
  •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个椎体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其中2例3节段...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