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其他

临床其他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个HNPCC家系共12例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 2个家系共有12例HNPCC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31~70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1岁,其中多原发癌患者4例,占33%,肠外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多见。结论 HNPCC多代垂... [详细]
  • As2O3联合DDP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As2O3联合DDP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MCF-7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s2O3组、DDP组、As2O3+DDP组(联合组)。分别测量裸鼠体质量、瘤质量及瘤体积,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移植瘤... [详细]
  • 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大肠癌中的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快捷二步法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中IL-18、VEGF-C、VEGFR-3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黏膜和10例淋巴结转移... [详细]
  • 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的变化
    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
    目的 探讨放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对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例放疗前、后的宫颈鳞癌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宫颈鳞癌放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放疗前(26.63±0.3... [详细]
  • HSP70和MGMT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HSP70和MGMT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guanineDNA methytransferase,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乳腺肿瘤组织中HSP70和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肿瘤中... [详细]
  • 肿瘤放疗反应的中医中药治疗
    肿瘤放疗反应的中医中药治疗
    放射治疗最多见的副反应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使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其次还见于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影响。张氏认为,放疗射线是一种热毒之邪,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之后,机体被辐射之热邪灼伤,造成体内热毒之邪过盛,邪气伤阴耗气、损伤机体津液,损害脾胃之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造成气阴两虚、脾胃失调、气血损...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