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其他
-
- 白内障囊外摘除小切口与常规切口临床效果比较
-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的普及和显微手术技巧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术后裸眼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SIECCE+IOL),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详细]
-
- 上睑皮肤松弛的针对性手术治疗体会
- 为观察采用针对性手术方式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效果,根据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及伴有的体征,采用提眉术、眉下切口去皮术、重睑切口去皮术、切眉及联合手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57例,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1例患者1~5个月,眉部切口瘢痕有眉毛覆盖,不明显。说明采用不同手术方式针对性的治疗上睑皮肤... [详细]
-
- 显微重叠吻合术治疗泪小管断裂10例
- 泪小管断裂在眼外伤中比较常见,特别是下泪小管断裂更为多见[1]。由于泪小管是泪液引流的重要通道,所以此类患者如果手术处理不当,可以造成严重的泪液外溢,给病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精神痛苦。泪小管损伤还可造成慢性泪囊炎、泪道瘘管等并发症[2]。 [详细]
-
- 弱视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
-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据统计:弱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大约40%~60%的儿童斜视、屈光参差因治疗不及时发展成弱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影像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弱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笔者就近年来弱视... [详细]
-
-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1、2、3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对大鼠采用STZ ... [详细]
-
- 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9例(9眼)确诊为恶性青光眼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对患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所有病例眼压均得到控制,前房较术前加深,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