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病学


  • 原发性高血压病24小时平均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病24小时平均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探讨24h平均脉压(24h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24hPP<40mmHg)、B组(40~50mmHg)、C组(50~60mmHg)、D组(60mmHg≤24hPP)四组,行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尿微... [详细]
  • 后交通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影响因素
    后交通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影响因素
    观察后交通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76例后交通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9例)和存活组(67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年龄、血糖、血红蛋白,入院时Hunt_Hess分级,入院时GCS评分等指标的差异。 [详细]
  • 厄贝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增加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及病残危险的关键,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选择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降压方案,对众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详细]
  • 原发性高血压与A型性格相关性临床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与A型性格相关性临床分析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在21世纪心血管病中占第一位,病因复杂,既往研究认为生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详细]
  •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价值比较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厚价值比较
    左心室肥厚(LVH)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指标及影响疾病和预后的重要预报因子,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可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心电图(ECG)的变化是临床长期作为LVH诊断的简便方法,超声心动图(UCG)是目前诊断心肌肥厚的比较直观的检查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两... [详细]
  • 先天性左回旋支缺如伴心肌梗死1例
    先天性左回旋支缺如伴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性,63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因反复胸痛2周,加重伴头晕乏力1天来院。查体:血压79/58mmHg,心率84次/分,氧饱和度87%~91%,皮肤苍白,肢温湿冷,两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心无杂音。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Ⅰ:36.18ng/ml,CK_MB:208.4U/L,...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