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液流变学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1-06-27  浏览次数:508次

      作者:李克  作者单位:132006辽宁省沈阳市肛肠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液流

      血液流变学是近20年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医学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对生物流变学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显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1] 。血液流变仪器品种繁多,每台仪器各有其特点,如何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首先要把仪器、方法及检测指标进行标准化及规范化,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检测结果。现将工作中及质控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总结,供同道参考。

      1 实验室管理

      (1)建立实验室制度:工作人员职责、仪器操作及保养制度和质控制度。(2)建立正常参考值:由于仪器不同以及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同,因此应该建立自己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3)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员在仪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在工程师及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应经常学习本专业及相关的知识。

      2 标本准备工作

      (1)采血时所用仪器应该干燥、无污物(包括注射器、枕头、试管及压积管),否则标本易溶血而影响检测结果。(2)患者在检测血流变指标时前3天应禁止服用对血流变指标有影响的药物。测试当天应在早晨空腹采血。(3)抗凝剂:用肝素做抗凝剂较佳,因为肝素不影响血液成分及细胞形态的变化。肝素浓度为:100~125U/ml,取其0.5ml烘干备用,使5ml血液不凝固,烘干是防止Hct受影响及血液被稀释,而影响检测结果。(4)检测申请单的填写:申请单的填写应完全,即把姓名、年龄、性别、血糖、血脂及凝血指标等填写完全,这样可使分析结果准确。

      3 操作方面注意事项

      (1)仪器开机应预温20min左右,并调整到仪器指定温度,室内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3~25℃之间。实验证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血沉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慢,反之亦然。(2)采血时静脉压迫不能过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血流缓慢或停止,使全血粘度急剧增加,从而引起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并伴有凝血因子激活。同时由于血液不流动和机体抗凝血因子的补充,形成大量凝血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采血时要一针见血,速度要快,防止产生气泡。如果混入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则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造成血液在10s左右开始凝固。以上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3)血液粘度的测定 [2] :全血粘度测定分高切、中切、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测定时血液标本应仔细混匀,否则结果不准确。另外,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Hct受体位的影响,立位高于坐位,坐位高于卧位,一般采取坐位。(4)血沉、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学一定要可靠,如血沉采用魏氏法或血沉仪测定;压积采用温氏法或血液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采用凝血法或化学法测定,其测定结果较准确。另外,测定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的影响。(5)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血后应立即测定,要求在60~90s内完成,否则,此时血液处于停滞状态,其将加快凝血反应的进行,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6)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测定,由于血小板具有粘附于异物及粗糙表面的特性,所以在血小板粘附率及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中,必须对注射器、试管、滴管、吸管及塑料试管等玻璃器皿及器具表面进行硅化处理,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影响检测结果。(7)电泳测定影响因素较多,结果也不可靠,因此要慎重报告结果,以免误导临床而影响患者的诊断。

      4 如何更好地开展质量控制 [3]

      (1)仪器方面:现在各医院的仪器型号、方法及切变均不统一,其检测结果不利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建议一省市或某一地区实行仪器标准化管理,及仪器型号统一或方法及切变率统一,其检测结果有利于比较,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有利。(2)质控物选择:选择统一的质控物,其对本仪器质控结果较理想,但对其他型号的仪器质控结果不佳。如选择统一质控物,其对各型仪器均适用,即各型仪器、不同的切变率有各自的参考值范围,这样有利于开展室间质评。总之,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定期进行质控及仪器保养,正确采取标本及仪器操作,各检测项目方法学可靠、操作正规。

      参考文献

      1 张欣然.血液流变学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构思.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第十三次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9,5(辽阳).

      2 胡金麟.全血粘度测量的质量控制、血液流变学及质血与血栓学术报告.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10.

      3 张欣然.血液流变学及相关知识500问,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5.

     

    ↑上一篇:连续性血液滤过在重症胰腺炎应用4例报告
    ↓下一篇: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