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6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7  浏览次数:1118次

    作者:李通作者单位:466100 河南周口,周口卫生职专附院内科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6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38例,有效20例,进步3例,无效1例,截肢4例。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基本病理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本病病情发展快,程度重,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治可能发生足部或下肢溃烂或坏死,导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0月笔者诊治的66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23~75岁。其中1型20例,2型46例。病史1~20年不等。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者35例。下肢动脉病变时间 1个月~16年,平均3.5年。

        1.2  临床表现

        1.2.1  痛  这是肢体缺血的重要信号,开始时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不少病人屈膝而坐,说明病变已进入后期,缺血已十分严重,肢体濒将坏死。

        1.2.2  肢体寒冷、肤色苍白  肢体的温度和皮肤的色泽,均来源于血液供应,血液供应充沛,则肢体温暖,皮色粉红。如果动脉供血不足则肢体寒冷、苍白甚至蜡白色。

        1.2.3  脉搏强度减弱和消失  正常下肢在两个部位可以扪到脉搏的跳动:一是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足背动脉;二是在内踝下方的胫后动脉。如果在这两处不能扪到正常的跳动,或者强度减弱,说明近侧动脉狭窄或不通。

        1.2.4  痛肢出现营养缺乏性变化  病肢长期不能得到充沛的动脉供养,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组织结构就会出现各种退行性变化,包括皮肤缺少光泽、毛发稀疏,特别是大足趾趾背的汗毛往往缺失,趾甲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瘦细,皮肤干而缺乏弹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血生化:空腹血糖(FP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 [LP(a)]、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股动脉血流参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股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MIX)、平均血流速(TAMX)、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1.4  治疗  本组患者经严格饮食控制,有效的运动,减少体重负荷,抬高患肢以利于血糖控制及下肢血液回流。利用中西医结合扩张血管、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如发生糖尿病足积极控制感染,进行细菌培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一疗程为2~3周。

        2  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肢体血液循环及血流速度明显改变,能持续步行)38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肢功能有所恢复,症状于1~3天开始减轻)20例。进步3例,无效1例,截肢4例。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日益增多的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活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或伴有血栓形成是导致肢体缺血、营养障碍或坏疽发生、截肢率和病死率增高的主因。此疾病不但发病率高,且为双下肢、多血管病变。其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无关,而与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肪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伤、简便、准确等优点[2],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治疗下肢动脉病变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糖,纠正血脂代谢紊乱,这对减少下肢截肢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刘勇,李自成.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12,114.

    2 Stasi C, Gregorio F, CinaA,et al.The diabetic foot:role of colour DopplerUS.Rays, 1997,22:562.  

     

    ↑上一篇:脑钠尿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女性尿道综合征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