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632次

      作者:孔维斌 作者单位:553539 贵州盘县,盘县火铺镇卫生院外科

      【关键词】 穴位埋线 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是引起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同时也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常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制酸剂、H2受体阻滞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Hp治疗等,但很多患者治疗后易复发,致本病缠绵难愈,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本院外科2008年8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化道性溃疡80例,其中36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1]

      (1)长期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慢性上腹部疼痛,应用制酸药物后可缓解。(2)上腹部可有局限深压痛。(3)X线钡餐造影见溃疡龛影。(4)内镜检查可见到活动期溃疡。

      1.2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36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设为治疗组,年龄25~45岁,平均36岁,病程2~10年,平均5年,其中伴黑便12例;44例采用口服“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治疗设为对照组,年龄22~53岁,平均32岁,其中伴黑便11例。两组均行胃镜及腹部彩色B超检查以排除胃癌、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症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三角针埋线法[2]。(1)器具准备:大号医用三角皮肤缝合针、2~0号羊肠线、持针器一把、有齿镊一把,均于使用前高温灭菌,注射器若干支。(2)选穴:胃俞透脾俞(双侧),中脘透上脘。(3)方法:在距离穴位两侧1~2cm处,用龙胆紫做出针点标记,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利多卡因做皮内麻醉(能耐受者也可不用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提起两针间的皮肤,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后放松皮肤,轻轻按压局部,使羊肠线完全埋入组织内,覆盖纱布3~5天,轻者治疗1次,重者1个月之后再行第2次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2~3天以预防针眼感染。(4)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线头不要留在皮肤外面,术后2~3天内局部不要泡水。②操作应轻巧避免折针。③埋线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3.2 对照组

      口服克拉霉素0.4g,每日2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日3次,连用4周为一疗程,胶体果胶铋20mg,每日3次,连用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饮食宜规律,忌食粗糙、刺激性饮食及烟酒,3个月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

      治愈:溃疡面愈合,被新生黏膜覆盖,腹痛症状消失。有效:溃疡灶缩小,程度变浅,腹痛好转。无效:溃疡面积及程度无变化,症状无好转。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

      治疗组经1~2次治疗,治愈2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80.5%,总有效率97.2%。治愈29例患者中1年内随访25例未复发,3例进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后稍感上腹部不适,1例复发,未复发的25例中有16例体重不同程度的增加,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3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愈率70.4%,总有效率93.1%,治愈的31例患者中1年内随访复发6例,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除埋线部位正常酸胀外余无特殊,对照组服药后10例出现肠胀气及便秘,4例出现头痛、恶心,2例出现上腹部烧灼样不适,1例出现口干口苦等,占38.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穴位埋线是在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它是在人体穴位内植入羊肠线,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以线代针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的作用[3]。羊肠线是由动物蛋白合成的,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外科常用缝线之一,其植入穴位后约20~30天可被人体吸收。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的“胃疡”,归属于“胃脘痛”范畴[4]。主要病位在脾胃,选穴中脾俞是治疗脾胃疾患的常用穴,具有健脾温阳、清利湿热的功效,胃俞为治疗脾胃疾患的要穴之一,具有疏通经脉、和胃安中、通降胃腑,理气导滞止痛之功,中脘为胃之募穴,是八会穴之脏会,是治疗各种脾胃病及由脾胃不和所致的多种疾病的要穴,具有舒畅任脉、调和胃气的作用,上脘为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交会穴,具有舒畅任脉、通利气血的作用,诸穴伍用共奏强健脾胃,祛瘀生新,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4]。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血液生化有源则血液充足,才能发挥奉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同时血气充足可扶助正气,祛邪外出,若脾虚水谷不化,则血之化源乏竭,势必影响到溃疡修复,故健运脾胃为治病之本,埋线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尤其适用于那些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病例。因这部分患者长期服药,一是对药物耐药性增加,产生抗药性;二是本身消化吸收功能欠佳致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达不到治疗目的;三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让部分患者无法坚持治疗,而埋线治疗不存在上述情况。

      通过对36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具有花钱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治愈后复发率低的特点,但用本法治疗的患者必须行胃镜及B超检查,排除其他疾患,其次选穴定位准确,注意无菌操作,这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蔡尧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

      2 崔瑾,杨孝芳.穴位埋线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

      3 石学敏.针灸推拿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8.

      4 朱正祥.针灸处方指南.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

    ↑上一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下一篇: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