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30  浏览次数:605次

      作者:岳蓉  作者单位:西安长安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 %(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 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临床常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不断增加,本文对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NSAIDs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在消化科住院患者,入院后依据临床症状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并排除食管病变、消化道肿瘤、其他各种晚期肿瘤、外科手术、及严重的心、肺、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慢性病患者230例。服药组入院前2周内服用NSAIDs 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18岁~72岁;对照组为同期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者172例,男112例,女60例,年龄18岁~79岁。

      1.2 方法

      据出血前是否服用NSAIDs将符合诊断标准2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Hp感染(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为Hp阳性)、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返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服用NSAIDs的种类包括

      阿司匹林30例(51.7 %),对乙酰氨基酚11例(19.0 %),吲哚美辛8例(13.8 %),氨基比林6例(10.3 %),其他如炎痛喜康、布洛芬等4例(6.9 %)。服用时间为2 d到半年以上,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占58.6 %(34/58)。阿司匹林服用剂量25 mg/d~1 g/d,余均为常规剂量,服药原因:发热、感冒、预防心脑血管病、风湿、骨关节病等。

      2.2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Hp感染情况(见表1),年龄比较(见表2)。表2 NSAIDs组与非NSAIDs组年龄比较 [n(略)]

      2.3 两组患者入院后停用NSAIDs,经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内科止血、保护胃黏膜,出血量大、Hb<80 g/L者输血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常造成胃肠道的损害。发病机制包括:抑制环氧合酶(Cox),使胃肠黏膜中经Cox-1途径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内生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削弱了保护机制 [1];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凝聚,诱发出血;NSAIDs直接透过黏膜弥散入细胞内,产生毒性作用损伤胃肠黏膜。

      本组资料分析发现:⑴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 %(58/230),说明NSAIDs是引起溃疡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⑵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以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多见,均为常规用量。文献报道NSAIDs毒性和胃肠道并发症随剂量呈线性增加效应[2],本资料显示58.6 %(34/58)病例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说明低剂量、短时间服药依然会造成胃肠黏膜损害;⑶ 本资料NSAIDs组老年人占56.9 %,非NSAIDs组为26.2 %,显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人,这与老年人内生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上皮修复能力下降、血管弹性差不易止血有关,基础胃酸分泌高也可能是老年人使用NSAIDs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的原因[3];⑷ 心脑血管病患者多见,考虑与原发疾病及老年人服药人数增加有关[4];⑸ 有资料研究显示既往有溃疡病史、女性皆为NSAIDs致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5],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 NSAIDs组出血前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20例(34.5 %),非NSAIDs组108例(62.8 %),说明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是因为NSAIDs具有镇痛作用掩盖临床症状,另外NSAIDs组多为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敏感性差有关;⑺ NSAIDs组Hp感染阳性率为55.2 %,高于非NSAIDs组(35.5 %),提示Hp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⑻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恢复快,预后好,与非NSAIDs组差异无显著。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却突然,临床需加强预防措施,对高危人群建议服药同时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GE1类似物米索前列醇[6],以减少NSAIDs对胃肠黏膜的损害,对需要长期服用NSAIDs患者建议定期检查大便潜血,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Laine L. GI risk and risk factors of NSAIDs [J]. J cardiovasc phamaco,2006,47(1):60.

      [2]Scheiman JM. Urment needs i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 g-induce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J].Drugs,2006,66(1):15.

      [3]Cryer B,Redfern JS,Goldschmiedt M,et al.Effect of aging on gas tric and duodenal mucoal prostlandin concentration in humans[J]. Gastroenterology,1992,102:1118-1123.

      [4]李军婷,李兆中.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中华消化内科杂志,2001,13(3):151-154.

      [5]刘铁夫,薄挽澜.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197-198.

      [6]王吉耀, 廖二元, 胡品津, 等. 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1.

    ↑上一篇:胆系疾病与完整胃胆汁返流及其相关胃炎关系探讨
    ↓下一篇:奥美拉唑联合西米替叮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