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

    发表时间:2011-11-21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甘明珠  作者单位: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引起便秘原因的认识。方法:对217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静息(Rest)、提肛(lift)、力排(Defecation)时充盈像和力排后黏膜像,并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 结果:217例便秘患者除18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外,其余199例均有异常。 结论:排粪造影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诊断出口性梗阻便秘的检查方法,通过动静态观察排便的生理过程,为发现便秘的原因提供诊断指标,为肛肠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是传统钡剂灌肠和结肠镜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排粪造影,便秘,出口性梗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e value of constipation defecatography,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constipation cause. Methords Check 217 cases od patients who had difficult of defecation in diffeent degrees. Observe the perweation and defecation image when patients rest, lift, defecation, and measure ARA, DUAC, DSPC, DSR. Results 18 cases of 217 constipation patients index belong to normal, the rest of the other 199 cases index belong abnormity. Conclusion Through static state observing the defecate circadian process, defecatography is a simple method to diagnose outlet opening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 without wound. It can provide the diagnose index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constipation, it also helps to offer the the external evidence when the doctor constitutes the treating scheme. It couldn't be replaced by the traditional barium sulfate clyster and colonscope.

      Key words:defecatography; Constipation; Outlet opening obstruction

      便秘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便秘患者越来越多,严重的便秘已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引起便秘原因的认识和提高便秘的诊治水平逐渐受到重视。排粪造影是目前诊断便秘的一个重要方法。现将217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的资料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7例患者,男58例,女159例(26例未产妇),年龄17岁~75岁。2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肛门坠胀、腹胀病史,部分患者便血。病史时间6个月~52 a。131例需长期服用缓泻剂以助排便,33例患者需常用手助排便,17例患者需间断灌肠以助排便。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晚泡服番泻叶20 g或口服我院自制清肠液,以清洁肠道。检查时用75%硫酸钡混悬液350 ml行常规钡剂灌肠后,嘱患者侧坐于特制坐便桶上,在电视透视下观察,分别摄患者静息(Rest)、提肛(lift)、力排(Defecation)时充盈像和力排后黏膜像,必要时摄正位片。摄片要求包括耻骨联合,骶尾椎和肛管。

      1.3 测量指标和诊断标准

      采用上海长海医院的测量指标和诊断标准,需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

      2 结果

      217例便秘患者,造影摄片后分别测量以上指标,综合分析,除18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外,其余199例均有异常。

      2.1 直肠黏膜脱垂或(和)内套叠

      124例,患者直肠黏膜增粗、松驰脱垂于肛管或直肠内,形成凹陷。依脱垂部位和程度不同分为直肠黏膜前壁脱垂(AMP)64例,直肠内套叠(IRI)52例,完全脱垂于肛门外为完全性直肠脱垂8例。

      2.2 直肠前突(RectoceleRC)

      103例,患者直肠壶腹部远端在力排时出现向前的囊袋状突出,力排后钡剂可滞留于囊袋内。 依直肠向前突出的深度不同分为:Ⅰ度(6 mm~15 mm)、Ⅱ度(16 mm~30 mm)、Ⅲ度≥31 mm。其中Ⅰ度42例,Ⅱ度58例,Ⅲ度13例。直肠前突时常合并出现AMP、IRI。

      2.3 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

      25例,患者为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弛的功能性疾病。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且多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若同时合并直肠前突,出现特征性“鹅头征”表现。

      2.4 耻骨直肠肌肥厚

      9例,患者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仍保持在90°左右,肛管延长,钡剂很少排出。

      2.5 会阴下降(PD)

      67例,力排时肛上距超过35 mm。

      2.6 内脏下垂(SP)

      37例,力排时乙状结肠下缘位于耻尾线以下,表现为正值。正位片示乙状结肠过长,迂曲加大,钡剂潴留不易排出。

      2.7 骶直分离

      4例,患者在S3处骶直距为32 mm。其中3例患者在力排时见直肠脱垂。

      2.8 其他肛管狭窄

      1例,患者有多次切痔手术史,肛管宽度5 mm;肛瘘2例;内痔20例。

      3 讨论

      3.1 便秘的原因

      在排除直肠及乙状结肠器质性病变后,便秘的原因分为结肠传输无力型和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两大类,其中出口梗阻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出口梗阻包括直肠内脱垂(内套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肥厚综合征、盆底下降和内脏下垂等原因。217例便秘患者中,直肠内脱垂124例,占57.14%。我们认为直肠内脱垂是出口性梗阻的主要原因。

      3.2 直肠前突易发生于女性患者

      我们发现103例直肠前突患者绝大多数为经产妇,其中34例有二胎以上孕产史。直肠前突易发生于女性患者主要原因为:从解剖上看女性直肠前方较空虚,无支撑;分隔组织发育薄弱或缺损;中老年妇女可能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至全身组织松驰;多产妇分娩引起的损伤是直肠前下壁的直肠阴道隔支持组织松驰,功能减弱;长期不良的排便习惯导致长期腹压增加引起薄弱的分隔组织向前扩张形成直肠前突,时间一长,易合并直肠内套叠和黏膜脱垂,进而加重直肠前突。同时便秘患者因用力排便,更进一步增加腹压,这样必然会使盆膈下降。由于前突的存在,排粪时直肠内压转向阴道而不是肛门,粪便积存在前突的囊腔内,而出现排粪困难,有时须用手助排便。长期的RC往往伴有AMP、IRI、PD、SP等。本组资料13例Ⅲ度前突中12例为经产妇。

      3.3 排粪造影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是一种简单的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动静态观察排便的生理过程,为发现便秘的原因提供诊断指标。患者侧坐于坐便桶上,体位更接近人体平常的排便生理状态。通过观察排便过程中盆膈、直肠、肛管的形态和位置及黏膜的变化,来寻找便秘的病因和了解便秘所造成的肛直肠的功能性异常改变。它能为肛肠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其方法简单,是传统钡剂灌肠和结肠镜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性梗阻便秘的检查方法,结肠传输无力所致便秘的诊断需通过结肠运输试验来协诊。

    ↑上一篇:六味安消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的影响
    ↓下一篇:妈咪爱散剂口服治疗便秘30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