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护理干预对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09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张翠红, 杨 杰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消化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采用消化不良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分别在治疗开始前1 d及治疗开始后第4、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在第4、12周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关键词】 消化不良,护理, 生活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迄今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1]。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为明确护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地位积累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6年6月~2008年6月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0例,其诊断均符合Rome Ⅲ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护理干预组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34±3.4)岁。对照组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龄(35±3.1)岁。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和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治疗,包括:兰索拉唑30 mg,1次/d,吗丁啉10 mg,3次/d;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讲,对病程长、经多次住院或门诊治疗效果不佳者,讲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让患者在充分知情并认可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的前提下,加大理解沟通,启发患者对疾病的主动认知及积极配合,解除其对疾病的顾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应激,请已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之努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1.2.2 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进食软食、易消化食品,饮食定时定量。少食脂肪餐和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戒除烟酒,不暴饮暴食。积极补充维生素和蔬菜、水果,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体质制定适宜的食谱。

      1.2.3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心身防卫和应对能力,找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增加防卫能力,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学到新的应对技巧,以提高应对外部世界的能力,减少对自身病情的关注,促进患者康复。针对性地行心理治疗和护理,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社会与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暗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

      1.3 评估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按照统一指导用语和填表方式分别于入组时和入选后第4、1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消化功能不良量表进行评估,每个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3分。无:无症状;轻:有症状,但不明显,需要提醒;中:症状较明显,但可忍受,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重: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消化不良各项症状累积分为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进行评估,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和生活质量总指数[3]。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点的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组第4和12周末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护理干预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2 两组各时点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组第4和12周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护理干预组第12周比第4周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表1 两组消化不良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症状,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4]。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可能是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5]。在本研究结果中,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无明显改善,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对现行的通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肠促动力剂等不敏感,这与邹多武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

      健康教育是所有疾病护理中的通行做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有进一步增加趋势,表明护理干预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手段之一。但护理内容繁多,如何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制定规范化、制度化的护理措施值得研究。本研究采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等护理干预措施并强化患者饮食护理,通过限制脂肪餐及动物蛋白质摄入,以促进胃排空,减少因过敏性食物而导致的内脏敏感性改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患者获得较佳的远期效果[6]。本研究结果亦支持此一结论。提示精神心理异常、社会压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诸多研究表明,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应激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躯体症状之间存在恶性循环,心理治疗在阻断这一恶性循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心身防卫和应对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认知疗法、暗示疗法、放松训练等护理手段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之确信自己没有器质性疾病,有意识地控制患者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及消除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所致胃肠动力及感觉障碍。

      总之,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传统的常规护理加药物的方法已远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要求。采取身心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尽可能让患者自己通过种种行为活动和自律训练打破恶性循环来达到改善症状和治愈的目的,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消化杂志,2006(11):765-767.

      [2]孙菁,袁耀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的浅识[J].中华消化杂志,2006(11):764-765.

      [3]Buzas G M.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and its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J] .Orv Hetil , 2004(13):687-692.

      [4]孙雄,金士毛,龚镭.耐倍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6):71.

      [5]Choung R S, N J Talley.Novel mechanism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5):673-677.

      [6]高彦,陈绳武,蓝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6):1311-1312.

      [7]孙友桃,何以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7(18):1686-1688.

    ↑上一篇:血清CA19-9的检测及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