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1082次

    脑梗死后抑郁是一个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20%~50%[1]。脑梗死后抑郁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延长了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并使劳动能力丧生,甚至增加脑梗死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为减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改善生存质量,我院开展了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探索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于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45~82岁,平均(60.3±9.5)岁。将11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观察期间给予常规性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服用舍曲林50~100 mg,温水冲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以综合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由精神科医师指导,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向家属宣讲脑梗死后抑郁的知识和有关防御措施,引导家属以正确的方式支持和帮助患者,令患者充分能够感受到家人的不懈的鼓励,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心理的紧张和恐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和恢复性训练的积极性。心理治疗,1次/h,2次/周。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和开展治疗后2周、4周、8周为患者进行HAMD-24和SSS评分。

    1.3治疗评价标准:采用HAMD-24量表测评患者的抑郁障碍,总分<8分:正常;总分8~20分:轻度抑郁;总分20~35分:中度抑郁;总分>35分:严重抑郁症。采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为0~15分,中型为16~30分,重型为31~45分。抑郁疗效评定标准为以HAMD-24减分率来衡量。痊愈:HAMD-24减分率≥75%;显效:HAMD-24减分率≥50%;有效:HAMD-24减分率≥30%;无效:HAMD-24减分率<30%。采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SSS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基本正常:SS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SSS评分减少46%~90%;进步:S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SSS评分减少量<1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疗程HAMD-24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的HAMD-24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抑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2,P<0.01)。详见表2。

    2.3不同疗程的SSS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组的SS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495、14.6453,P<0.01)。详见表3。

    2.4神经功能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91,P<0.01)。详见表4。

    3 讨论

    脑梗死后抑郁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进程的破坏性很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可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上升[3]。该病能引起躯体疾病症状扩大,引发各种躯体、社会功能缺陷,从而导致医源性不适当诊断及治疗[4]。由于脑梗死后大脑损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脱离社会及面临更多矛盾发生,对家庭依赖性增加,容易出现焦虑、厌世、睡眠障碍并有情绪低落症状。此外,该病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功能削减,给患者身体带来直接的病理生理变化[5]。在成熟的防御机制方面抑郁患者明显缺乏升华能力,缺少通过积极地工作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等能被他人和社会认可的方式来对抗冲突、缓解情绪、满足欲望的能力。及时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抑郁状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才能提高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而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脑梗死后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调查发现,家庭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极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家庭成员尤其是患者配偶、子女充分认识疾病特点,更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关怀及鼓励,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激发患者的信心、斗志及求生的欲望,负性情绪得以迅速改善,抑郁症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这说明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故在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格外重视心理干预的作用。此外,调查还发现治疗4周后,患者的HAMD-24和SSS评分便有了明显的差异,可见,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以缩短抑郁和神经功能的疗程,这对于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都是特别有效的。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还能有利于躯体的功能康复,降低医疗支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Robin RG.Poststroke depression:prevalence, diagnosis, treatme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J].Biol Psychiatry,2003,54(3):376.

    [2]Thomas SA,Lincoin NB.Predictors of emotional distress after stroke[J].Stroke, 2008,39(4):1240.

    [3]戴颖仪, 曹裕民, 刘新通, 等.首发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21):3305.

    [4]Singh A, Black SE, Hermann N, et al.Functional and neuroanalomic correlations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the Sunnybrook Stroke Study[J].Stroke,2000,31(3):637.

    [5]肖粉玲.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50.

    ↑上一篇:临床路径在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一篇: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性癫痫30例临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