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性癫痫30例临床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078次

    脑囊虫病是一种由于猪囊尾蚴寄生在脑内引起的疾病,通常因为囊虫侵入神经组织的部位、面积不同,该病的临床表现也相应的复杂多样,但以癫痫样发作占第一位。关于人囊虫病来说,脑囊虫病发病率高,约为60%~90%,也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1]。我县地处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由于气候炎热及饮食习惯,人民喜食生猪肉或半熟猪肉凉拌酸性菜或蘸酸性佐料食用,故脑囊虫病发病不少见,脑囊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笔者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住院的3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对脑囊虫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同时丙硫咪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希望能够指导脑囊虫病更为完善的诊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入院的脑囊虫病性癫痫患者30例,均符合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其他脑部肿瘤和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2]。男14例,女16例,年龄4~82岁,其中4~10岁5例,~20岁4例,~40岁10例,~60 岁6例,~70岁2例,>70岁3例。30例均以癫痫样发作为首发症状,其中25例为全身强直性发作,5例为局限性发作;3例并发肢体偏瘫;10例伴程度不同的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全部病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未发现有皮下小结。脑CT扫描30例均显示异常,其中病灶数目为单个者15例,1~3个者11例,多于 3个者4例。 

    1.2 方法: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吡喹酮,B组给予丙硫咪唑治疗。所有患者首先进行驱绦虫和抗癫痫治疗,为防止诱发颅内高压和过敏反应,驱虫同时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治疗 5 d。吡喹酮:20 mg/(kg·d),7 d 为1个疗程;丙硫咪唑: 15~20 mg/(kg·d),10 d为1个疗程。停药15~20 d后,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两组一般治疗2~3个疗程。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囊虫病吡喹酮治疗组和丙硫咪唑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76%和79.01%,吡喹酮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丙硫咪唑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吡喹酮组为 71.06%,丙硫咪唑组为22.97%,不良反应发生率丙硫咪唑治疗组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迄今为止,脑囊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目前丙硫咪唑与吡喹酮均是当前治疗囊虫病的特效药物[3]。笔者所在医院运用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取得的疗效令人满意,在治疗过程中丙硫咪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杀虫作用迅速可靠,且丙硫咪唑作用在脑组织中的囊尾蚴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同时丙硫咪唑疗效与吡酮相似,不良反应较吡喹酮轻,许多地区治疗选用丙硫咪唑作为首选[4]。丙硫咪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蠕虫药。丙硫咪唑经胃肠道吸收,通过血脑屏障后可以抑制囊虫体对吸收糖原,从而导致虫体糖原耗竭,ATP的产生最后受阻。而另一主要药物吡喹酮可引起明显不良反应,各地均有报道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后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引起脑疝死亡的病例,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后再作用于虫体,通过使虫体肿胀、变硬,变性、坏死,从而导致周围组织产生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最后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炎性反应[5]。我州脑囊虫病发病可能与我州饮食习惯有关,如我州居民喜食火烧猪或过手米线。火烧猪是用火将乳猪毛烧掉后将半生不熟的肉切成片蘸调料吃,过手米线则可能因食用未充分烤熟的猪肉致使肉内的囊尾蚴未全部杀死而感染。故食猪肉的生熟程度对预防感染很重要。对脑囊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严格肉检,不食未经肉检的猪肉,不食生猪肉或半生猪肉,改善饮食习惯。 

    4 参考文献 

    [1] 王忠磊,寇景轩,胡颖新,等.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873. 

    [2] 薛晓铃,于庆林.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的建议[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9,7(2):134. 

    [3] 马云祥.实用囊虫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98. 

    [4] 王江桥,于庆林.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系统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8):1198. 

    [5] 孙晓红,王雪莲,姜 静,等.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NO和TNF-α 表达的监测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1):83. 

    [收稿日期:2013-06-15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