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506次

      作者:杨志英,曹艳华,阳帆,何细德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摘要】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肺癌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再进行生化试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56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3株,其中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率居于前三位。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G-细菌等条件致病菌占多数,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

      【关键词】 肺癌,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 sort and drug-sensitivity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lung cncer tool sputum general bacteria culture and positive culture results were examed the effect of biochemistry test and the drug-sensitivity.Bacterial sorts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A total of 213 pathogen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256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of fungi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taph.epidermidisand and K.pneumoniae. The isolated pathogens resisted at different degrees to antibiotics which were used frequently in clinic. Conclusion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mainly fungi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hich is multi-resistant. We suggest slecting antibiotic to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rug-sensitivity test.

      Key words: Lung cancer; Respioratory infection; Pathogen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癌肿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肺癌患者在病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且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监测肺癌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对226例肺癌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间作痰细菌学检验的肺癌患者,共256例,其中男191例,女65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年龄61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

      1.2 标本来源 患者晨起以生理盐水漱口,再尽量深咳痰吐于无菌瓶中。经镜检为合格痰(痰中白细胞≥25 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留痰至痰培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1.3 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将送检的痰标本接种在血平板上,37℃培养24 h,培养阳性者取优势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再依镜检结果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的专用鉴定卡和药敏卡进行生化试验、种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痰标本检出细菌情况 256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3株,阳性率为83.2%。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率居于前三位。分别为24.2%、9.76%、8.98%(见表1)。

      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鼻硬结克雷伯氏菌、洛菲不动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聚团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解乌氨酸克雷伯菌、中间型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等。

      2.2药敏试验结果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见表2)。大多数病原菌对所测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部分表现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

      表1 痰培养病原菌种类线(略)

      表2  痰培养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略)

      注:(3)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啶等。

      3 讨论

      尸检表明肺癌最易伴发肺部感染[2],肺癌并发呼吸道感染未能控制是肺癌常见的死因。呼吸道防御机能低下, 肿瘤阻塞支气管后易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和梗阻,分泌物增加、出血等,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明显下降,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精神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均是肺癌患者伴发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报道,肺癌患者在确诊时,有近50%在下呼吸道出现感染前已有细菌定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3],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定植的细菌将成为患者的主要细菌来源。本研究表明,痰标本中检出的213株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者的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均为常见条件致病菌,且对常用抗生素已有一定耐药性。本研究显示,肺癌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如肺炎克雷伯氏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等,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4]。另有报道[5]肺癌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与本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表明肺癌伴肺部感染病原学随病种、病情、用药、时间和环境不同而可能发生改变。

      近几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医源性因素,肿瘤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并破坏内环境稳定,以及住院时间较长,长期使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多联用药等因素易继发真菌感染,而肺部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6]。本研究中真菌的痰标本分离率为24.2%,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的第一位,为我们提供了菌群失调的证据。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可能与其菌丝及牙管相对不易被吞噬 ,致病性强,菌丝形成速度快而且多,能产生磷脂酶 A和溶血磷脂酶,有利于侵入机体的细胞内进行繁殖等因素有关。

      药敏实验表明,大多数细菌对所测抗生素存在耐药性,部分为多重耐药。若在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前不正确用药,可进一步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性产生。所以借助细菌快速鉴定药敏系统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作定期监测,对正确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在耐药菌中应注意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并参考报告单灵活掌握,同时要注意其副作用。要积极预防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不滥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 ,定期进行真菌培养 ,随时观察病人 ,预防性给药。确诊为真菌感染后 ,应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 并应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一些细胞因子免疫制剂,以减少真菌感染死亡率。另外,注意给予支持治疗,改善一般状况,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有效地采用一些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淇美玲.病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1.

      [2] Nagata N,Ishibashi T,Shigenatsu N,et al.Autopsy cascs of terminal pulm onary infections [J]. Nippon Kyobu Shikkan Gakkai,1998,27 (1):14-24.

      [3] 张 勤,黄迪泽.晚期肺癌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31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30):171-172.

      [4] 邵世峰, 宁 晖,杜佰凤.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痰菌及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4,9(4):334-336.

      [5] 陈正勤,董秀静,赵慧红,等.352 例肺癌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7):97-98.

      [6] 张秀春, 郑百成.晚期肺癌伴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12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231.

    ↑上一篇:哮喘患者血浆神经多肽含量的变化
    ↓下一篇:不同呼气末正压对重症哮喘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