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8  浏览次数:865次

      作者:陈学梅  作者单位:嘉善县职工医院,浙江嘉兴

      【摘要】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0.4%。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胆固醇;甘油三酯;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1],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2005至2007年间住院的1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男81例,女99例,年龄52~86(平均64±8)岁,住院期间死亡11例。其中纯运动性偏瘫56例;纯感觉性偏瘫65例;构音障碍-笨拙手综合征32例;其济失调性偏瘫27例。1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06例,占58.8%。其中女性有64例,占60.4%。

      1.2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以2006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腔隙性脑梗死指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以头颅CT或磁共振明确诊断为心脏有血栓者除外)[2];一个梗死灶为单发,两个及两个以上为多发。

      1.3 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将180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又分为两组:BI组(病程不到10年)和B2组(病程超过10年)。各组患者平均血压分别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年龄提前,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病程愈长,上述情况愈明显,B1组与B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表1 各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年龄及死亡情况比较注:与A组比较,P<0.05,P<0.01

      2.2 糖尿病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血脂愈高,B1与B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 各组血脂水平比较注:与A组比较,P<0.05

      2.3 在梗死灶数目上比较:糖尿病组以多发为主,非糖尿病组以单发为主,A组以单发为主,与B1和B2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B1和B2组以多发为主,组间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见表3。表3 两组梗死灶数目比较(例数) 注:与A组比较P<0.01

      3 讨论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脑卒中是导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的第2位,它也是在全世界导致死亡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各国的卒中发病率不同,但都随年龄增长急速增加[3]。在所有脑卒中事件中,缺血性事件数高于出血性事件数,两者的比例为2.9:1[1]。

      本文结果显示:糖尿病者患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提前,且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病程愈长,情况愈严重。其原因为糖尿病病人不仅颅内大血管,中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而且常伴有小动脉的硬化和毛细血管等微血管病。Caplan LR等证实腔隙性脑梗死并非单纯的小动脉硬化结果,也可有大动脉病变和栓塞病因参与[5]。在上述这些病变的基础上,糖尿病者极易产生广泛的微小血管病变,造成多部位脑梗死。在梗死灶数目上,糖尿病组表现以多发为主,非糖尿病组以单发为主,并认为脑内微小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死的数目呈正相关,腔隙性梗死可预兆有脑出血的危险。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否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有分歧[7]。本文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脂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血脂愈高。有报告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和肥胖,[8]本结果与之相符合。

      本文在106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0.4%。说明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总之,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我们认为要高度警惕糖尿病及血脂水平,应常规检查血糖和血脂,使用降糖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并尽量使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腔隙性脑梗死的死亡率,防止多发、再发梗死,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46-766.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64.

      [3]王淑辉译.卒中治疗与预防手段新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33卷31期(总第1070期)神经专刊.

      [4]Tolonen H, Mahonen M, Asplund K, et al. Do trends in population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explain trends in stroke event rates Comparisons of 15 population in 9 countries within the WHO MONICA stroke Proj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onitoring of trcnds and Dete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case[J]. Stroke, 2002,33:2367-2375.

      [5]Caplan LR. Thoughts evoked by MATCH and other trials[J]. Stroke, 2004,35:2604-2605.

      [6]Prencipe M, Culasso F, Rasura M, et al. Long_term prognosis after a minor stroke:10_year mortality and major stroke recurrence rates in a hospital_based cohort[J]. Stroke, 1998,29:126-132.

      [7]Ringelstein EB, Nabavi D. Long_term prevention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recurrence[J]. Thromb Res, 2000, 98:83-96.

      [8]王薇,赵冬,孙佳艺,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133-1137.

     

    ↑上一篇:腔隙性脑梗死6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远志木部及皮部总皂苷含量比较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