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9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26  浏览次数:477次

      作者:刘丽红,程波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1医院,西藏 山南 856100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9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几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咳嗽减轻、罗音吸收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缩短。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缩短肺水肿病程。

      【关键词】 高压氧,高原肺水肿,“漏孔”学说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9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加用高压氧治疗,与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4例经常规治疗的肺水肿患者作为对照,观察高压氧对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探讨高压氧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性68例,女性22例;年龄16~52岁,平均35岁。初入高原者78例,再次入高原者12例;初次发病者81例,二次发病者7例,多次发病者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患者病情分为:轻度 头痛、咳嗽、紫绀轻,呼吸困难轻,肺部可闻及散在水泡音,无神经系统症状;中度  头痛、咳嗽、紫绀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闻及广泛水泡音,无神经系统症状;重度  头痛、咳嗽、紫绀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闻及广泛水泡音伴神经系统症状。本组90例轻度54例,中度28例,重度8例。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吸氧、氨茶碱、激素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表压0.12MKa,吸氧20分钟,吸舱内高压空气5分钟,连续4次,共吸氧80分钟,每天一次的治疗方案。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呼吸音清晰,不能闻及干、湿罗音;显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呼吸音稍粗糙,不能闻及干、湿罗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呼吸音粗糙,罗音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有效率χ2检验,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比较。

      治疗组在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几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咳嗽减轻、罗音吸收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缩短(P<0.05)。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轻、中、重度肺水肿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对肺水肿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 “漏孔”学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1],而肺动脉高压只是加重了“漏孔”的作用。认为个体急速进入高原后,由于缺氧,细胞发生变性,产生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大量IgG、IgM,抗原抗体反应时形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激活补体释放以C3a、C5a,补体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组胺作用于血管壁,尤其是肺小血管壁,使其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细胞连接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大,即“漏孔”出现[2],而“漏孔”的出现最主要原因是缺氧,高压氧下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变化,显著增加了血液中的溶解氧,迅速纠正组织缺氧,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肺组织血供[2],促使“漏孔”闭合。据我们观察,高原肺水肿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缩短肺水肿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克勤,王福永.高原肺水肿发病假说的探讨[J].高原医学杂志,2001,3(1):36.

      [2] 杨 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161~162.

     

    ↑上一篇: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和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高原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86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