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纤维化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479次

      作者:张平,刘娅,袁爱杰,袁迎春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银川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纤维化指标(HA、PCIII IVC)在肝硬化肝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8例慢性肝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和血清HA、PCIII IV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52例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A、PCIII、I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α与Child-Pugh分级无关(P>0.05)。结论 提示TNF-α、HA、PCIII IVC在肝硬化病程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肿瘤坏死因子;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f Serum TNF-α,HA,PCIII and IVC in Cases with 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

      (Dept.of Infectious Diseas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ingxia Med.Coll.,Yinchuan 750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rum TNFα,HA,PCIII and IVC in cases with with 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 Method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NFα in 52 cirrhosis cases with a history of hepatitis and in 28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determined with radioimmunological assay methods.Results Serum TNFα,HA,PCIII and IVC in 52 cirrhosis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8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patients. Conclusion TNFα,HA,PCIII IV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s of liver fibrosis.

      Key words: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TNF;HA;PCIII IVC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肝硬化发病率高,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肿瘤坏死因子(Tun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是一类重要的促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具有免疫效应和炎症反应的双重作用,各种原因致慢性肝损伤时,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和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III IVC)的变化,以了解TNF-α及HA、PCIII、IVC在肝硬化肝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6年6—12月收治并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病人共52例(观察组),慢性肝炎患者2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排除肝占位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病、慢性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炎性疾病。

      1.2 仪器和试剂

      腹部B超(美国惠普公司Agilent IMAGEPOINT HX),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快速血糖仪(美国强生)。γ-放射免疫自动分析仪(GC 1200安徽中佳光电公司生产),可调微量加样器(芬兰,Finnpipette),定时计(北京宣武区环境保护仪器厂生产),SANYO MEDICA FREEZER-70℃反应管(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生产)。上海BECKMAN ALLEGRA TM21 R centrifuge(美国产,可调温度离心机)。γ-放射免疫计数器FJ-2003/50ARIACENTRIFUGE(国产,RIA数据处理器)。

      1.3 肿瘤坏死因子放免药盒(TNF RIA Kit)购自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批号20040701。HA、PCIII、IVC试剂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严格操作。

      1.4 病例分组(共80例)

      (1)观察组(52例):1例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病人51例,依据既往病史、体检、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肝硬化五项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人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腹水28例,有食管静脉曲张31例,消化道出血10例,肝昏迷4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score分极,分极标准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肝性脑病、腹水的程度、营养状况。A、B级35例、C级17例。性别分别为男36例,女16例,年龄11~72岁,平均(43±15)岁。无心、肺病史,心电图正常。(2)对照组:为慢性肝炎患者共28例。进行肝功能和超声波检查。男24例,女4例。其中肝损伤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年龄10~64岁,平均(38±9)岁。

      1.5 血清标本的收集与检测

      无菌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编号分装,注入不含抗凝剂普通试管中,离心后分离血清。置-30℃保存待测TNF-α。本实验采用平衡法,取聚苯乙烯试管编号,按表操作。由自动γ-计数器预先编制程序,直接给出有关参数。HA、PCIII、IVC按试剂盒中操作程序进行。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TNF-α、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的变化.两组患者血清TNF-α、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血清胆红素(SB)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谷丙转氨酶(ALT)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者血清TNF-α浓度变化.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TNF-α的变化

      TNF-α含量观察组Child 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各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肝硬化指标HA、PCIII、IVC的变化.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比较

      观察组HA、PCIII、I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慢性肝脏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损伤。随着损伤后的修复,会伴随肝纤维化的产生,进一步则发展为肝硬化。随之而来的是肝硬化失代偿、肝功能不全甚至是肿瘤的发生,约25%病毒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TNF-α是一类重要的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免疫效应和炎症反应双重作用,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包括KC)产生,健康机体中含有生理水平的TNF-a,水平过高则损伤组织。陈乃玲等用原位杂交方法发现TNF-α在肝硬化病人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程度与慢性肝病者相比明显增高[2]。郭继忠等[3]在四氯化碳制备的大鼠纤维化过程中,血清TNF-α明显上升,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亦发现纤维化早期肝组织内出现TNF-α mRNA水平上升至纤维化期达峰值[4]。李德民等报道TNF-α在胆管结扎术和部分门静脉结扎术形成的2种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中TNF-α血清浓度均升高[5]。本文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慢性肝炎组,与报道一致。本文观察的两组患者均有肝功谷丙转氨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肝组织损伤时,炎症程度无差异。TNF-α与肝损害密切相关,是由于各种原因致慢性肝损伤时,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多种细胞因子,TNF-α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并形成网络,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同时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TNF-α与其他淋巴因子共同作用,参与慢性肝病的免疫过程。肝硬化时肝实质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下降,内毒素清除作用降低,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即使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亦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TNF-α。体外研究也证实TNF-α能刺激星状细胞HSC增生进而促进胶原、蛋白聚糖合成[6]。正常肝脏,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止期,静止期肝星状细胞可产生少量的Ⅲ、Ⅳ型胶原和细胞因子。肝损伤时由于细胞-基质间相互作用,激活肝星状细胞(HSC)过多的合成并分泌多种间质胶原,纤维化时,可增加3~4倍[7]。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细胞因子廓清作用减弱,最终导致TNF-α水平明显升高[8]。血清肝纤维化五项指标被用于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已经数年,各个标志物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不尽一致,血清透明质酸的诊断敏感度最好[9]。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合成增加,引起肝内和血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升高,加之肝纤维化时,门体侧枝循环形成,部分透明质酸不流经肝脏导致其血清中浓度增高。肝纤维化时,肝损害累计内皮细胞功能,肝窦内皮细胞清除减少。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52例患者血清中HA、PCIII、IVC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增高。故HA、PCIII、IVC可反映胶原的生成及纤维化程度。临床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间接了解肝纤维化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李德民,王天才,赵秋.TNF-α和IL-6在两种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31(5):525-526.

      [3]郭继忠,占强,唐建英,等.肝硬化患者血浆浆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203-204.

      [4]Berman B,Wietzerbin J,Sanceau J.Pentoxifylline Inhibits cer-tain constitutiv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induced activities of human normal dermal fibroblasts[J].J Invest Dermatol,1992,5(5):705.

      [5]陈乃玲,邓涛,白玲.慢性肝病肝组织凋亡蛋白TNF-α、TNF、BcL-2家族表达的研究[J].临床肝胆杂志,2002,18(6):112-113.

      [6]陈岳祥,黄裕新,王庆莉,等.抗TNF-a单抗对免疫性大鼠的纤维化影响[M].中华消化杂志,1997,17(6):358.

      [7]周永新.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487-2489.

      [8]David R,Nelson,Herbert L,et al.Activ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 system in chronic Hepatitic C virus infection[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1997,42:375.

      [9]李东,王法印.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检测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2):100-110.

    ↑上一篇:肝细胞癌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下一篇: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