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中医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57例

    发表时间:2011-05-12  浏览次数:468次

      作者:刘小平  (广东大埔县中医院 514200)

      【摘要】本文对57例胆囊炎、胆结石,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6.4%的经验,包括病理分析、治疗方法、方药作了介绍。

      【关键词】胆囊炎 胆结石 大柴胡汤 清热消石

      胆囊炎、胆结石系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几年来接诊治疗过57例,疗效满意,现根据记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胆囊炎21例,常出现右上腹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战,并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36例,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并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胆囊炎常并发胆结石,胆结石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胆结石,可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诱发冠心病,出现胆心综合征。

      “B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不良,有胆石的可显示胆石的大小。血液化验白细胞增高。57例患者中,有8例结石较大(超过黄豆大),动员住外科手术治疗,余49例用中医中药治疗。

      2 治法及药物

      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

      2.1 中医中药治疗 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15g。痛甚加玄胡索、川楝子;便秘者适当增加大黄、枳实分量;并发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滑石;并发黄疸加菌陈、山栀子。每天1剂,煎2次,日服2次,七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禁食油腻、辛辣及饮酒。

      2.2 典型病例 罗××,男,52岁,农民,于2003年夏来院就诊,主诉:右上腹疼痛,进食油腻或情绪不畅即发,反复发作一年余。近日劳累后上腹疼痛,牵引腰背及右肩部,发热、口苦、恶心呕吐,便秘尿黄。检查:舌红、苔黄、脉弦数,探热38.5℃,血检白细胞较高,“B”超报告为胆囊炎、胆结石(小)。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有胆结石。处方:大柴胡汤加银花10g、连翘10g、金钱草25g,大黄增至8g、滑石10g,连服5剂后,疼痛缓解,呕吐停止。再按证加减,连服二星期,症状全消失,血液检查正常,“B”超复查未见结石,胆囊炎胆结石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3 疗效及疗效标准

      57例中,动员进外科手术治疗8例(胆石较大),全部痊愈。余49例用中医中药治疗,36例痊愈(症状消失,血液化验及“B”超检查已正常,一年未见复发);11例显效(症状缓解,血液化验正常,“B”超胆囊壁略厚,右上腹有时不适或食欲欠佳);无效2例(症状未缓解,病情反复,转用青霉素输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4 讨论

      胆石梗塞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囊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囊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重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长期伏案工作、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大柴胡汤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药,方中柴胡为君,与黄芩合用能和解清热,以除内邪;大黄、枳实泻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的腹痛烦满不得卧;半夏降逆止呕,配伍生姜以治呕逆不止,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同用,能调和营卫而和诸药。加入金钱草等药,以溶石、消石、排石为功。

      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我们认为胆囊炎患者有无便秘都可在方中加入大黄,其主要功能是导滞泻热利胆,只有腑气通畅,郁结湿热才有出路,只有邪气去,正气方可复,该方对伴有结石者,有不同程度缓急止痛、溶石、排石的效应。

      大柴胡汤对实证为宜,因其以攻为主,不可长期投之。对已缓解兼有虚证者,如气虚不足酌加沙参、玄参以补之;肝体失养者加生地、当归以柔之;脾土失运者,加党参、山药以运之。按证施药,方得良效。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2]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胆结石68例血脂与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
    ↓下一篇:胆囊十二指肠瘘并发胆石性肠梗阻2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