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1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复杂胆囊切除术前CT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10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蒲淼水,霍 枫,彭林辉,谭晓宇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广州 510010)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切除术;断层扫描

      超声检查只能对胆囊壁、胆囊腔提供有限的信息,安全切除胆囊必须依赖于更加精细的影像学资料,如CT及其增强扫描[1]。2009年8月我科收治1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需要切除胆囊的患者。本文对就该患者CT分析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35岁。CT检查显示胆囊壁厚、胆囊腔内含高密度影、胆囊周围大量迂曲血管,胆总管下端高密度影,肝门结构显示不良,肝叶比例严重失调,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内叶明显增生肥大,胆囊、肝门等随肝脏向右后转位超过45°,脾脏已切除等(图1a)。行ERCP、EST、ENBD,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管细长、迂曲等征(图1b),取出胆总管内直径约8 mm结石。通过对CT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异常迂曲扩张的血管主要限于胆囊壶腹部及胆囊体周围;胆囊管无血管区是连续的,其行程的某些区域没有明显曲张的门静脉属支环绕,其中一支胆囊回流门静脉血管距胆囊管有一定的间隙,是游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的突破口及安全途径(图2)。胆囊外围迂曲扩张的血管是胆囊本身的回流静脉支,因门静脉高压导致其异常曲张,可以连同胆囊一并完整切除。术中先切开胆囊后三角周围浆膜,再切开前三角浆膜,仔细解剖游离胆囊管,避开附近曲张血管,直视下显露、结扎切断胆囊管,从胆囊底部游离并完整切除胆囊,结扎曲张门静脉属支及胆囊三角内血管。术中出血约50 mL,手术历时70 min。分离过程中见胆囊周围血

      a:CT显示胆囊壁厚、胆囊腔内含高密度影、胆囊周围大量迂曲血管、胆总管下端高密度影、肝门结构显示不良、脾脏已切除;b:胆道造影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管细长、迂曲图1 CT横断面影像和胆道造影图2 连续层面显示胆囊和胆囊管(→) 管直接汇入肝外门静脉,而非直入肝脏实质。术后住院8 d,肝功能正常,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工作生活正常。

      2 讨论

      胆囊切除的关键步骤是胆囊三角的显露与胆囊管和胆囊血管的分离[2]。本例患者CT显示胆囊周围有大量曲张门静脉属支,要安全完整切除胆囊,必须安全分离出胆囊管。通过仔细观察CT后发现胆囊管末端约1 cm范围内没有明显曲张的门静脉血管,异常迂曲扩张的血管主要限于胆囊壶腹部及胆囊体周围,其中一支回流血管与胆囊管尚有一定间隙。术中游离胆囊管约1 cm,结扎切断。切开胆囊后三角浆膜,发现一支较粗门静脉支,证实CT判断,与胆囊管之间有松疏结缔组织间隔。需注意的是,胆囊管后上方有数支扩大的门静脉支,为海绵样变性门静脉支,必须防止损伤和误扎,否则会导致无法控制的肝门部出血,造成术中出血性休克、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后果。

      针对复杂的胆囊病变,术前应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检查,必要时进行增强扫描,手术医师应对肝门、胆囊管、胆囊三角解剖结构异常进行详尽的影像学分析和判断,既不要因为局部病变复杂而放弃治疗机会,更不应该在没有对病变部位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下而贸然手术[3]。

      【参考文献】

      [1] 肖 军.创伤后急性胆囊炎9例诊治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9(22):706-707.

      [2] 陈 方,张波涛,李代斌,等.23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177.

      [3] 董 擂,李克军,程 雷,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14):31-32.

     

    ↑上一篇:胆囊管与肝总管共壁变异1例
    ↓下一篇:25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