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慢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5  浏览次数:458次

      作者:田琳,李金博,宋飞飞,孙 涛 指导:杨世忠田琳,李金博,宋飞飞,孙 涛 指导:杨世忠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关键词】 慢胆汤/治疗应用;胆囊炎,慢性/中医药疗法;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50568)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胆囊的慢性炎症性改变,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腹胀,上腹及右胁部不适,持续性疼痛,胃脘部灼热感,嗳气、吞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差[1]。近年来,笔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成的慢胆汤为主,根据证候变化辨证加减用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00例患者,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治疗组300例,男179例,女12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8个月-1年者60例,1-3年者213例,3年以上者27例;对照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7个月-1年者15例,1-3年者65例,3年以上者2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学胆胀病诊断依据及《实用内科学》中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发布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3]。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慢胆汤治疗:半夏10 g,干姜10 g,黄芩15 g,黄连5 g,党参15 g,郁金15 g,延胡索10 g,木香10 g,炙甘草10 g,大枣6枚。以上药水煎2次,合液取汁100 mL,日1剂,日2次温服,20 d为1个疗程。加减:脾虚肝郁型以基本方加四逆散或逍遥丸等,肝肾阴虚型基本方加一贯煎或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肝胆湿热型基本方加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慢性胆囊炎多合并胆结石,可加海蛤壳、穿山甲、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姜黄等。对照组以氨苄西林、甲硝唑等西药常规口服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发布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判定疗效[3]。治愈:该证候的主次证候消失,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胆区疼痛消失,饮食、消化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变化,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该证候主次证候改善占半数以上,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胆区压痛明显好转,饮食、消化明显好转。无效:经过治疗症状无缓解,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表2 B超影像学疗效对照注:经统计学χ2处理,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治疗各类急慢性疾病不应囿于疾病自身,应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疗慢性胆囊炎亦需如此,着眼点不应仅仅在胆囊上,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木土相关,据“病在胆,逆在胃”及“见肝之病,当知肝传脾”的理论,结合慢性胆囊炎腹胀、胃脘部灼热感、嗳气、吞酸、恶心、厌食及下利等诸多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45],考虑此与《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之“呕、利、痞”证治完全相符。主方意在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符合《内经》“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理。慢性胆囊炎在治疗过程中,因病邪长期迁延不解,从而导致阴阳气血乖戾,发展为正虚邪恋、虚实寒热夹杂之病机[3]。本研究表明,慢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优于氨苄西林、甲硝唑常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志杰,杨文革.疏肝利胆汤合指针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61.

      [2]周济昌.实用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0.

      [4]闫振立.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264例[J].国医论坛,2004,19(5):91.

      [5]王占海.胆道消石汤治疗胆石症56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3):31.

    ↑上一篇:坠落伤68例伤情分析与救治体会
    ↓下一篇: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行腔内超声检查的配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