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发表时间:2010-10-13  浏览次数:465次

      作者:章雪松,施洪臣,徐尚文,李亚洲 作者单位:056001 河北邯郸,解放军第285医院手足外科 北京军区手外科研究诊疗中心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切口;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骨性愈合期较长,采用保守治疗,长时间石膏外固定,对膝、踝关节功能必然造成影响。另外,由于肌肉萎缩和患肢负重等因素,固定期可能发生骨折移位,而闭合骨折又常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因此,随着内固定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不稳定性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者日渐增多。本科自2008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12例13肢,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9例10肢,女3例3肢,年龄12~67岁,平均3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h~2天,平均16h,骨折部位均为胫腓骨中下段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8例8肢,Ⅱ型4例5肢;骨折类型为横行骨折3例3肢,斜行骨折4例4肢,粉碎性骨折5例6肢。Gustilo Ⅲ型及严重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未计入本组病例。其中7例8肢合并有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肢端麻木,血运欠佳,足趾被动屈伸活动时疼痛明显,应用Whiteside法测胫前间区压力为25~40mmHg,平均33mmHg。有2例2肢合并胫前动脉断裂,应用四肢双向多普勒血流检查仪检查足背动脉有4例5肢动脉搏动信号明显减弱,2例2肢动脉搏动信号消失。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手术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前30min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采用小腿中下段前外侧单一弧形切口,长约20~25cm,平均手术切口长度23.4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筋膜,首先行小腿胫前及胫后间区减压,随后复位胫骨骨折并用合适大小钢板固定,再将胫前肌群拉向内侧,于同一切口内分离暴露腓骨骨折,同样应用合适钢板行内固定,随后行胫前动脉、神经探查修复术,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确切稳定后,用碘伏溶液及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缝合手术切口,筋膜不予缝合,伤口内置入负压引流管1根持续引流。术后应用短腿石膏托固定患肢2周,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甘露醇脱水消肿,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1次/d,指导患者行患肢等长肌肉收缩训练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周伤口拆线,3周后在指导下行非负重行走功能锻炼,术后8~10周逐步开始行负重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肢体畸形及肌肉挛缩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未见旋转畸形,有9例10肢可见骨折端模糊,局部可见骨痂生长。另有3例3肢未见明显骨痂生长。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内固定钢板及螺丝钉未见松动,骨折力线恢复良好,有10例11肢可见明显骨痂生长,1例1肢局部骨痂生长少,但骨折线模糊,有1例1肢未见骨痂生长,局部骨折线仍清晰,但骨折无明显移位,未见骨质硬化。所有病例膝、踝关节活动均良好,未出现关节疼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下肢骨折,通常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分别取前外侧及外侧切口暴露胫骨及腓骨骨折端行内固定治疗,在切口选择时可能会造成两切口间皮桥宽度偏窄而引发的皮肤坏死的可能,另外,闭合性胫腓骨骨折通常容易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需要行病变间隔充分减压[1],传统手术切口常无法做到充分彻底的减压,通常需要再作其他辅助切口,进一步加大创伤。本方法采用单一切口暴露两处骨折端,避免了因此而造成的皮肤坏死的风险。另外,在此切口内可一次性将胫前间隔、胫后间隔及外侧筋膜间隔暴露并行充分减压,避免了减压不彻底或再行多处切口,术式趋于简单,符合微创手术的概念,即便是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也有利于行神经血管探查修复术。对于胫腓骨上段骨折,由于采用单一切口并不利于有效暴露骨折及固定治疗,特别是胫骨平台、平台下及腓骨头骨折,对切口要求相对较严格,本方法并不适用。综上所述,对于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特别是合并有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病例,采用改良前外侧单一手术切口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符合微创手术概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2-223.

    ↑上一篇: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19例分析
    ↓下一篇: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