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康复指导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2-01  浏览次数:585次

      作者:冉茂群  作者单位:400014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关键词】 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康复指导,运动功能

      近年来,我院康复中心在对脑瘫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加以注重家庭康复指导训练,收到的较为明显的效果,并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12月本康复中心接受治疗30例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岁;均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1]。其中痉挛型14例,徐动型10例,低张力型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另加家庭康复指导训练。

      1.2  方法  观察组训练前详细了解家长文化水平,沟通及接受能力,并根据患儿年龄及类型制订家庭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训练方法[2]。

      1.2.1  头部控制训练指导  尚不能抬头的首先加强头部控制能力训练,痉挛型患儿,指导家长将患儿仰卧位,手放于头部两侧,将患儿颈部向上拉到水平位,用双臂向下压患儿双肩,再用双手抓住肘关节向上拉患儿至坐位,其前臂呈旋后位,而将患儿头抬起。徐动型患儿指导家长置患儿仰卧位,用手抓住肘关节,双上臂伸展内旋,然后再稍向下压,慢慢将患儿拉成坐位,使头直立抬高。而低张力型双手抓住患儿双肩,并用两拇指在胸前加压,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给患儿稳定性使其抬头,保持中立位。

      1.2.2  翻身指导  尚不能翻身患儿加强翻身诱发训练,而对于角弓反张力患儿常选择头部翻身法,家长将患儿头部转向欲翻身一侧,用一手固定患儿下颌,另一手在患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双手给予对侧推力,使患儿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翻身动作。而对于双上肢肌张力高,肩胛带紧的患儿采用上肢翻身法,用一手握住患儿一侧腕关节,并使这侧上肢先伸展并外展,再内收,内旋至身体对侧。在翻身转过程中,用另一手在肩部给予一定帮助,头部,躯干和下肢随着上肢旋转翻身至对侧。对于头部及上肢均控制较好的患儿采取下肢翻身法,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踝关节,先使欲翻身下肢伸展并外展,再使另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至对侧,这样下肢旋转带动上肢转至对侧而完成翻身。

      1.2.3  坐位指导  对于痉挛型患儿指导家长将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坐下,然后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旋,并使躯干前屈以促进屈髋,最后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徐动型患儿将双下肢并拢并屈曲于胸前,再用双手扶住患儿双肩,使其肩关节内收,内旋动作,从而使患儿双手支撑在两侧维持坐位。低张力型,用一只手扶着患儿胸部,另一手扶其腰部,帮助患儿坐位,并握住患儿髋部往下压以维持背部伸直。

      1.2.4  爬行指导  先锻炼患儿腹爬,两人配合,一人从前面拉手,另一人于患儿后面推双脚,遵循左手右脚,右手左脚原则,逐渐完成手膝跪位至辅助爬行阶段而达到独立爬行。

      1.2.5  站立位指导  让患儿位于平行的两个支撑杆内,双腿分开,以抑制髋关节内收、内旋及踝关节跖屈内翻,将双手放在支撑杆上,以抑制肘关节屈曲。

      1.2.6  步行指导  先训练患儿扶物走,独走,逐渐上下楼梯。训练时注意事项:(1)循序渐进,让患儿自己适应各种动作;(2)各种动作是帮助的而不是代替的;(3)随时让患儿配合训练,不要过分照顾;(4)不断重复每一个动作;(5)避免患儿不正常用力,不做高难度动作。

      2  结果

      根据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分[3]。

      3  讨论

      家庭康复强调家长参与,因为脑瘫患儿运动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必须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患儿日常生活之中,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家长在治疗中直接参与,而家庭又是患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是患儿的第一位老师,并且父母在对患儿做训练时,最易解除患儿各种心理障碍,可使患儿积极配合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且经家庭康复指导可使家长了解正常儿童运动功能发育顺序,从而真正懂得只有尽早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头部控制、双手支撑、翻身、坐位平衡、爬行训练等,才能促进患儿头、躯干及肢体正常运动功能发育,预防肢体挛缩和畸形产生。本组病例训练后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因此,对脑瘫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正确家庭康复指导,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4-125.

      2  杨艳玲,杨信才,王彦.康复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44-146.

      3  任永平.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中华理疗杂志,1995,18(4):216.

    ↑上一篇:生活方式干预对3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