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11  浏览次数:477次

      作者:梁云霞  作者单位: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9例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不良反应少,且方法简便安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抗凝治疗对血栓性疾病的疗效已达到公认。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29例,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反应、操作方法三方面分析,以便提高认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从而降低临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病48 h内经临床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9岁~63岁,平均年龄54.6岁,均无低分子肝素钠应用禁忌证。

      1.2 给药方法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进行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10 d。其它适当配合用药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20%甘露醇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d观察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肌力提高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肌力提高2级以下;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显效共21例,占72.41%;有效共6例,占20.69%;无效2例,占6.90%。有4例出现注射部位青紫,自行痊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均无特殊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严重者意识障碍,危及生命,是临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常因错过时间和其它多种因素影响而不能进行,积极抗凝疗法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防止血栓继续进展的重要方法。在脑梗死病后24 h~1周,其病情进展原因有血栓扩展、侧支循环血管的阻塞、脑水肿等因素,但多数原因是血栓扩展所致。当缺血性卒中发生时,局部血流中断,凝血因子在局部进一步增加,加之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变,易致血栓蔓延,致缺血缺氧范围扩大,使病情进展加重[1]。过去常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治疗,由于其存在有过敏反应,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及引起自发性出血等不良反应,故UFH临床应用的利弊有一定的争议。LMWH是由UFH通过裂解和分离得到,是不同分子量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成的混合物,与UFH相比,表现为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皮下注射吸收率几乎达100%,2次/d,皮下注射时有较久的抗因子Xa活性。用药期间抗因子Xa活性强而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则很少,常规剂量应用无需实验室监测[2,3]。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钠能降低脑梗死的进展,减轻肢体功能障碍,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其可能机制为:低分子肝素抑制凝血因子Xa及纤溶酶原活性;改善血液粘度,促进血液流动;通过与血管内膜结合,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的释放,后者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从而抑制血栓的扩展及改善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防止缺血半暗区不可逆的细胞损失[4,5]。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需要监测,且方法简便,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M],1994,86.

      [2]李钦云,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265267.

      [3]刘丽梅,李宝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增刊):27.

      [4]李小样,李耐之.低分子量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药学进展,1994,18(1):3536.

      [5]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2:136.

    ↑上一篇:大面积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