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27  浏览次数:1077次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护理活动中使用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结合先进的技术,借鉴以往的经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笔者旨在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实践的具体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骨外科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收治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5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2~88岁,平均(60.8±4.8)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1~89岁,平均(61.7±5.1)岁。病例入选标准:均为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两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陪护人员、损伤类别、手术、麻醉方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功能锻炼,循证护理方法与步骤如下。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为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骨科专科护士及2名责任护士,进行循证护理和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知识培训,并学习文献检索,制订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1.2.2确立循证问题: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寻找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护理问题,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作出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的评价,确定结论。1.2.3寻找循证支持1.2.3.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佳的时机: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而定;护理干预:为患者选择功能锻炼时机时考虑患者的全身病情,并不盲目地追求早期功能锻炼。1.2.3.2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内容与时间,查询文献确定:①术后1~3d主要运动内容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具体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臀肌收缩、髌骨推移运动等;②术后4~10d以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主动、被动运动为主,具体包括直腿抬高、屈髋屈膝运动及下地功能锻炼等;③护士掌握康复训练内容和时间,根据肌力训练的原则,制订出髋部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功能锻炼流程。术后1~3d内让患者每天锻炼5次或6次,术后第4天后每天锻炼8次或10次,使每次练习达到肌肉适度疲劳,以达到增强肌力的效果。1.2.3.3减轻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①考虑患者都是高龄患者,体力不足和身体功能相对差,康复训练原则、训练强度以患者接受为宜。②在锻炼过程中所出现的疼痛要辨别是肌肉障碍引起疼痛还是髋关节不正确运动引起疼痛,同时注意不同手术路径及假体位置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③使用电脑骨折愈合仪缓解患者的疼痛。④倡导无痛功能锻炼[1]:以提高患者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要求护士掌握每一动作要领,忌用力过度加重患者疼痛。锻炼间歇期可应用电脑骨折愈合仪,30min/次,2次/d。1.2.3.4心理康复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骨折多为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打击会给患者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加上术后因对人工假体不适应,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抵触情绪;因此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需陪伴在患者身边,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护士针对创伤后患者不同程度心理采取应对措施,对患者及时给予开导、鼓励和安慰,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力争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力度,与家属互动,共同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1.3评估方法: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9天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及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评估、记录。功能锻炼依从性:完全根据指导动作进行功能锻炼可视为完全依从:部分根据指导动作进行锻炼,有时动作缺少,有时次数减少可视为部分依从;偶尔进行功能锻炼或不锻炼即可视为不依从。肿胀程度评估以测量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分为4度:周径差≤12.5px即可视为肿胀不明显;周径差0.6~47.5px即可视为轻度肿胀;周径差2.0~97.5px即可视为中度肿胀;周径差≥100px重度肿胀。

    2结果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从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依从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的护理,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且能促进护士自觉、主动学习,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实证依据,有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地制订最佳护理措施[2]。确定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不同内容,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而减轻水肿,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对重建关节功能和预防并发症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组病例通过循证找出护理问题和制订科学护理措施,都适合于老年人工髋关节术后早期进行锻炼;同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给患者创造良好镇痛条件、贯穿心理康复指导,以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因术后第1天患肢肢体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第5天、第9天观察组在在减轻肢体肿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5d观察组在减轻患者功能锻炼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9d后两组功能锻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运用循证护理一方面可减轻患肢肢体肿胀,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可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运用循证护理这一科学、标准、经济的护理模式,对树立优质护理工程服务品牌,具有很大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任爱红,马秀琴,张海霞.循证护理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无痛康复的护理[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4):164.

    [2]李中兰.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1):288.[收稿日期:2014-03-06编校:朱林]

     

    ↑上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1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