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发表时间:2014-03-11  浏览次数:715次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可以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平片和CT资料的25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3~82岁,平均35.9岁。病史9个月~16年不等。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和跛行,“4”字试验阳性。

    1.2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均行双髋关节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所用X线机为北京万东公司500 MAX光机,富士CR处理系统。投照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双足尖内旋,以充分将股骨头和股骨颈暴露。CT机为东软飞利浦双排螺旋CT,从髋臼至股骨颈基底部行横轴位连续性扫描,层厚选择2.5 mm,矩阵512×512。

    2结果

    2.1病变部位:25例中,右侧股骨头坏死7例,左侧骨头坏死5例,双侧股骨头坏死13例(占52%),共累及股骨头38个。为了观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参照ARCO分期法:根据X线平片CT诊断标准分为0~Ⅳ期,符合0期0例;Ⅰ期9例,X线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微变化,有轻度局限性骨质疏松;Ⅱ期6例,表现为股骨头骨小梁紊乱、骨硬化或囊性变;Ⅲ期7例,以死骨为特征,软骨下骨折呈新月征,股骨头节段性变扁,塌陷;Ⅳ期3例,在股骨头变形基础上合并有关节退行性变。

    2.2平片及CT检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3.1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好发于30~60岁男性,50%~80%最终双侧受累[1]。本组25例中有13例双侧股骨头受累(占52%)与文献报道相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较多,常见原因有创伤、皮质激素治疗和乙醇中毒。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髋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跛行及“4”字试验阳性。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同时还有肢体短缩、肌肉萎缩和屈曲、内收畸形。病理上自坏死中心部位到正常活性骨质区域可分为四个带:细胞坏死带、缺血损伤带、充血反应修复带及正常组织。早期改变为缺血所致的骨内细胞坏死崩解,骨细胞所在的骨陷窝空虚,随病程进展,周围正常骨内肉芽组织增生,并沿骨小梁间隙向死骨浸润。一方面可于坏死骨小梁表面形成新骨,另一方面又可将坏死骨组织部分吸收。坏死骨因应力作用可发生骨折和塌陷,骨坏死区邻近骨改变轻微,多因软骨下骨质的塌陷而发生皱缩和裂缝,偶可出现继发性斑块状坏死,见图1。病变邻近关节,可有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晚期,侵入坏死区的肉芽组织,可化生成骨并重建成正常骨结构,亦可形成瘢痕组织,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

    3.2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及各期X线和CT表现:1997年Sekiya根据关节镜下关节面的情况将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6期:I期:关节面正常;Ⅱ期:关节面裂隙,但没有可压缩碎片;Ⅲ期:有可压缩碎片,但股骨头形态正常;Ⅳ期:有压缩碎片,但股骨头塌陷;Ⅴ期:关节表面分层,松质骨外露;Ⅵ期:髋臼关节面出现退变。该分期可以根据关节软骨表面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若关节面完整,可做关节清理,髓芯减压等保留股骨头手术,若关节面分层则可行关节置换术[2]。X线平片及CT表现参照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法将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5期:0期:X线及CT表现均正常;Ⅰ期:X线表现为股骨头内放射透光区和(或)硬化;CT表现为骨小梁呈星芒结构增粗,扭曲变形及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及囊状透光区;Ⅱ期,X线表现为带状透亮区或硬化,CT表现为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光区,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Ⅲ期:X线表现为软骨下骨组织塌陷;CT表现为Ⅲ期基础上出现“新月征”及轻度骨碎裂和关节塌陷;Ⅳ期:X线表现为整个髋关节受累及伴有关节间隙变窄和继发性骨关节炎等;CT表现为明显骨碎裂及关节面塌陷致股骨头失去完整性,合并股骨头肥大畸形,髋臼缘增生及关节间隙狭窄[3]。IIIa、IIIb期是诊断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键期,病变一旦进入明显的碎裂塌陷期(IIIc期),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即向关节畸形期(IV期)迅速发展,且不再向低级转归。将股骨头外形完整的Ⅰ、Ⅱ、Ⅲ期病变及0、Ⅰ、Ⅱ期X线和CT表现作为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依据,Ⅳ、Ⅴ期病变及Ⅲ期X线和CT表现作为中期诊断依据,Ⅳ期病变X线和CT表现作为晚期诊断标准[4]。本组25例中有15例股骨头完整诊断为早期病变;7例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无变窄为中期病变;3例股骨头明显塌陷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关节间隙狭窄为晚期病变。

    3.3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存在差异,股骨头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伴周边不规则走行硬化边、新月征及股骨头塌陷而髋关节间隙正常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典型X线征象,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此时病变已经处于中晚期,CT可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及骨表面轻微塌陷,对X线诊断困难病例,早期诊断及病变准确分期有一定的帮助[5]。从表1中可以看出,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率高于平片,CT可以对病变作出更细致的判断,尤其对骨小梁细小断裂骨关节面塌陷及确定病灶部位、形态、范围和结构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见图3、4。但在显示股骨头全貌、骨关节面、髋关节间隙改变方面不及平片,见图2。本组中有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a期病变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属II期改变,结合两者影像表现综合分析,为诊断和选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诊断价值受限,但在显示股骨头全貌、骨关节面、髋关节间隙改变方面优于CT,当临床症状明显而X线平片无改变时应进行CT检查,进一步的协调和充分发挥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互补,以便尽早发现病变,同时评价病变程度及分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2-685.

    [2]胥少汀.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1-1830.

    [3](德)JURDEN FREYSCHMIDT等主编,徐文坚刘吉华肖德贵主译,骨放射学.正常与早期病理表现的界定[R].第5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0-853.

    [4]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0-332.

    [5]季荣文.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R与CT表现及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1433.

    ↑上一篇:股骨头早期缺血坏死X线与CT诊断分析
    ↓下一篇:影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