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574次

      作者:蔡荣 孙农 张松 朱伟民  作者单位:贵州省骨科医院骨科,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探索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方法。方法: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64~71岁,平均66.2岁。按Neer分型法分型,3例4部分、1例3部分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经术后6月~3年随访,平均随访10.5月,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1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于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重建大小结节的解剖位置,修复肩袖损伤,术后积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人工肱骨头置换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男3例,女1例,年龄64~71岁,平均66.2岁。按Neer分型法分型[1],3例4部分、1例3部分粉碎性骨折。受伤原因为摔伤(肩部着地或手掌着地扭转);4例患者受伤时间均不超过1周,身体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术前常规摄正侧位X片及CT片,检查显示为1例肱骨头向后外旋转移位,肱骨头压缩骨折范围大于关节面40 %;3例肱骨头向前外与肱骨近端短缩重叠移位;4例肱骨头均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伴大小结节的破损,不伴有关节盂及肩峰的骨折。

      1.2 方法 全麻,仰卧位,用软棉垫将患肩垫高,手术顺三角肌内侧缘进入,注意头静脉及内侧血管神经鞘的解剖位置,尽量保护肩袖及周围软组织,沿肱骨解剖颈“T”形切开关节囊,暴露肱骨头及大小结节。不可随意去除破碎的大小结节骨块,并注意尽量保护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在肱骨大小结节的附着点。取出肱骨头,测量其大小,逐步扩髓,安装试模。以结节间沟或前臂纵轴为标志,调整试模位置,使术后肱骨头获得140°~145°颈干角及35°~40°后倾角。安装正式假体,复位,检查肩关节活动及稳定性,用22号钢丝将破碎的肱骨头大小结节捆扎在肱骨假体柄近端,仔细修补破损的肩袖,放置负压引流,关闭伤口。

      术后处置:颈腕悬吊,术后1 d开始进行主动握拳的肌肉收缩运动,术后2 d逐渐进行肩关节前后钟摆式运动,术后3 d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术后3周逐渐做肩关节内收、外展运动并开始进行肩关节上举锻炼,在医师指导下鼓励患者正常使用患侧肩关节,定期门诊随访。

      2 结果

      按美国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coring system-modification for hemiarthrop lasy,SSMH)[2]综合对肩部疼痛、功能康复、肌力及运动范围3项内容进行评分,每项满分10分,共30分。优:27分以上;良:24~27分;可:14~24分;差:低于14分。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10.5月。本组评分平均27.12分,疼痛方面平均9.00分,功能方面平均8.00分,肌力与运动方面平均7.62分;4例中优1例,良2例,可1例。肩关节主动活动平均前屈110°,外展85°,外旋25°,内旋至80°;被动活动平均前屈120°,外展95°,外旋30°,内旋至85°。无撞击综合征发生,平均肌力4~5级。1例术后随访2年时X片检查显示有假体柄轻度下沉,1例随访1.5年时X片检查显示关节周围骨赘形成,但均对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3.1 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随着CT及MRI的发展,我们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受到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损伤程度、骨质状况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在比较了以往的患者后我们看到,对于按Neer分型1、2部分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较为理想;但对于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石膏及小夹板外固定不能达到有效的解剖复位,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等,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耽误了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对于较为年轻,不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患者,可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效果肯定;但对于年龄较高,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的患者,由于存在肱骨头坏死、骨不愈合、关节粘连等并发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常常造成肩关节功能丧失;而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可以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有效的改善了关节功能。

      3.2 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指征 针对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部恶性肿瘤等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肩关节置换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对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那些骨质疏松的患者,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失败的风险大大提高,早期行肱骨头置换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5]。研究表明二期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其术后肩关节的功能,明显较之前无手术史的一期人工肩关节置换差[6]。目前公认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适应证是:4部分骨折和骨折脱位,肱骨头劈裂性骨折,肱骨头压缩骨折范围大于关节面40 %,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3部分骨折和骨折脱位[7]。

      3.3 术后康复训练 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甚至与手术同等重要。康复训练要求医师的参与及指导,根据Neer的康复原则[8],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被动的辅助练习,术后24 h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活动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练习以及仰卧位被动外旋练习、肩部肌肉等长肌收缩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术后6周时若在X线片上存在大小结节愈合的证据,则开始第2阶段的康复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术后3个月后开始第3阶段的康复锻炼,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大约持续1~1.5年。由于康复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康复训练要求术后病人的坚持和家属的配合。术前就应该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交代其重要性。手术成功的前提下,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病人的配合成为肩关节功能改善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3.

      [2] Kay SP,Amstutz HC.Shoulder hemiathrop lasty at UCLA[J].Clin Orthop,1988,228:42-48.

      [3] 江少波,朱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2-233.

      [4] 尹庆伟,江毅.人工肩关节置换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612-614.

      [5] 刘璠.关于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79-281.

      [6] Hettrich CM,Weldon E,Booran RS,et al.Preopera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porvement in shoulder functian after humeral hemiarthop lasty[J].J Bone Joint Surg(Am),2004,7:1446-1451.

      [7] 马广文,李军,吕欧,等.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治疗方式的探讨[J].临床骨科杂志,2006,9(6):539-541.

      [8] Neer Cs Ⅱ,Watson KC,Stanton FJ.Recent experience in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 JBJS[J].1982,64(A):319-337

    ↑上一篇: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
    ↓下一篇:推拿整脊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