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575次

      作者:林方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情况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或松质骨螺钉+“T”型或“L”型支持钢板固定,有平台塌陷者采用植骨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9月),骨折全部愈合,按Rasmussen膝关节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结论 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胫骨平台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时容易造成骨折或塌陷,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治疗不当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和功能障碍、内翻或外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2002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7~62岁,平均35.7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4例,Ⅴ型4例,Ⅵ型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时机

      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全身情况和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而定。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应根据软组织损伤、肢体循环和全身情况决定,尽早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为就诊后4~10天。

      1.2.2 手术切口

      手术采用前外内切口(21例),前内侧切口(4例),前外侧切口配合内侧切口(7例),但两切口之间皮桥宽度大于7cm[2],目的保持皮瓣血运,防止皮瓣坏死,同时有可充分暴露骨折端及膝关节。

      1.2.3 复位与固定方法

      本组病例中,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L型钢板16例,T型钢板10例,其中植骨26例,于关节面下方1.5~2.0cm凿开骨窗撬起塌陷关节面,保持关节面解剖复位后,取自体大块髂骨块填紧骨缺损,支持塌陷关节面,术中用C型臂X光机透视,确认关节面复位好,钢板螺钉固定完成后检查膝关节稳定性,如有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则予修补,半月板损伤损伤如为边缘损伤可吸收线缝合,半月板损伤严重无法修补者行半月板切除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关节囊外放置负压引流,24~48h后拔除,根据术中固定的强度决定是否石膏固定,不作石膏固定的,本组26例术后3d~7d待创伤反应减轻后即可行膝关节CPM功能锻炼。高能量骨折术后作石膏固定的6例,石膏固定4~6W拆除后即行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CPM功能锻炼。患肢负重一般控制在3月以后。

      2 结果

      术后随访29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9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12~18周后均骨性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0%。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面及其下方骨折,松质骨较多,不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但常波及关节面,若治疗不当,易致创伤性关节炎[3]。因此要求骨折必须解剖复位。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胫骨平台髁部为松质骨构成,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容易造成骨折块塌陷。因此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手术中常需要植骨,自体大块髂骨填实支持塌陷关节面。坚强内固定是术后早期进行 功能锻炼的保证,早期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膝关节内粘连,使膝关节获得最佳功能。因此手术治疗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术前对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压缩的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至关重要。普通X片往往难以正确反映骨折具体情况,而CT扫描+二维重建可以反映关节面的塌陷面积、程度和骨折块的移位。骨折块移位情况可以协助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方案及是否进行植骨。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可行MRI检查,了解骨折情况、半月板、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便于手术处理。

      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肉眼所见及X光透视均提示胫骨平台复位良好,但术后X线片提示胫骨平台高度却丢失了,汤旭日等[4]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年龄大于60岁;②严重骨质疏松;③复杂性粉碎性骨折;④拉力螺钉或使用内固定钢板搞剪应力差;⑤植骨不充分;⑥过早负重。作者认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患者,无论何种类型骨折,术中尽量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下,使胫骨平台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塌陷骨折复位后,充分大块植骨支持起塌陷关节面,坚强内固定,正确的膝关节非负重早期康复训练,是防治胫骨平台术后高度丢失的主要因素。

      影响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是关节内粘连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但更重要的是早期关节活动,术后早期CPM锻炼可以减少膝关节的粘连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本组26例术后早期予以CPM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作者认为:①内固定满意的或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不作石膏固定,术后第二天作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足趾主动伸屈活动,术后3d待周围组织创伤反应减轻后,进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②固定不满意或高能量的胫骨平台骨折,石膏固定4~6周,开始CPM膝关节功能训练。本组6例高能量损伤术后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稳定的膝关节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内外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如果不予修复治疗,尽管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好,仍可出现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差[5]。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因素除了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程度外,其静态稳定结构的修复与平衡也不应忽视,如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的断裂。半月板的损伤应尽量修复,侧副韧带的修复应注意术中缝合松紧度,充分考虑膝关节内外侧的平衡,避免术后胫股关节相对移位和膝关节的内或外翻。

      【参考文献】

      [1]王澍寰主编.《临床骨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051-1052

      [2]顾龙殿,何家文,吴良浩,等.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187-188

      [3]Young MJ,Barrack RL. Complications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Orthop Rev,1994,23(2):149-154

      [4]汤旭日,王秋根,张秋林,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高度丢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60-263

      [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61

    ↑上一篇: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
    ↓下一篇: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