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正确从胸片上诊断肺门区病变

    发表时间:2009-09-15  浏览次数:2042次

     作者:张树龙    作者单位:024000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肺门区病变

    只有熟悉和了解正常胸部X线影像,才能识别和分析异常胸部X线表现。由于肺是充满气体的组织,在密度上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了明显差异,因而在X线检查时形成了鲜明对比,为胸部X线检查创造了有利条件。检查正位胸片是诊断胸部疾病的基础,很多胸部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必须仔细阅读和认真了解正常胸部正位胸片,才能考虑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如摄取侧位片、DR、CT等。        肺门是血管、气管和淋巴管出入的地方,形成团块状密度增高的阴影,向外密度逐渐变淡,一般不超过内带。肺门有固定的形态,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血管粗细均称。因肺门阴影组成较为复杂,早期病变容易漏诊必要时补充侧位、斜位胸片,必要时拍摄断层、CT或核磁共振等。

        肺门的侧位像为两肺门重叠阴影,如拍摄有病同侧的胸片可以看出疾病的形态和大小。肺脏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器官。胸片上位于纵隔两侧、膈肌上方,显示较灰暗的部位为肺野,肺含气量越多灰暗部分越加深。肺内的含气量与肺野的透光度成正比,微小病变即能观察到。曝光时常让患者吸满气体,以达到最佳透光度,注意观察纵隔与膈肌顶遮盖的病变。实际上检查将此处的病变遮盖,怀疑有病变时必须拍摄一张侧位进一步观察。      正确认识肺门解剖和影像表现: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肺动脉及其伴行的肺静脉、支气管影等重叠构成,在正位胸片上,两侧肺门阴影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5前肋之间,左侧比右侧高约1~2cm。右肺门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由上肺静脉及段间静脉近段、上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及上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起始部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段支气管,上下部相交成钝角称“肺门角”,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横径≤15mm;左肺门的最上方是左肺动脉弓、左上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起始部、左上叶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以及上肺静脉分支构成,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构成;在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重叠,但重叠程度各异,右肺门略偏前,其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

        肺门异常影像表现:肺门异常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肺门增大、缩小、移位,正常情况下两侧肺门的密度、范围大致相同。肺门增大在胸片上主要表现为肺门范围增大、密度增高,在右侧可有肺门角消失,其表现为两种情况:①炎症型:显示增大肺门密度增高、边缘模糊;②肿瘤型:显示增大肺门边缘清晰,呈明显团块状,肺门正常结构消失。肺门缩小大多为血管病变,肺门范围变小,能分辨出正常肺门结构。肺门位置异常表现为肺门位置升高或下移。

        X线分析与鉴别诊断:多种疾病可引起肺门大小、位置、密度的改变。在全面观察肺门大小、形态、位置外,应注意比较两肺门密度有无异常,肺门增大见于肺门血管的扩张,肺门淋巴结的增大和支气管腔内或腔外的肿瘤,单侧肺门增大包括淋巴结肿大、肺肿瘤、纵隔肿瘤,常见于支气管肺癌、恶性肿瘤肺门淋巴结转移、淋巴瘤、结节病、巨淋巴结增殖症,另外细菌、病毒感染、肺结核也可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而造成肺门增大,肺血管病变亦可引起肺门增大,如肺动脉瘤、肺静脉瘤、特发性肺动脉扩张、高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褶曲、肺动脉栓塞、奇静脉扩张,结合透视和转动不同体位不难鉴别;两肺门增大,常见于结节病、淋巴瘤、白血病、原发型肺结核、肿瘤肺门淋巴结转移、尘肺等。也可由扩张肺门血管引起,如肺源性心脏病,及其他各类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血管性肺门增大多保持有肺门血管形态;原发肺门部肿块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多显示肺门正常血管结构消失,原发肿块多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而肿大淋巴结多呈结节状、密度不均一,沿血管、支气管分布。但是就肺门增大而言,下叶背段病变,在正位胸片上常重叠于肺门,形成单侧肺门阴影增大的假象。侧位显示病变位于下叶背段则可鉴别,仅靠肺门肿块也易误诊纵隔肿瘤。

        肺门缩小:两侧肺门或单侧肺门缩小多由血管性病变引起,两侧肺门同时缩小,如肺动脉漏斗部狭窄、法鲁氏四联征、三尖瓣闭锁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肺动脉及分支缩小,从而表现肺门阴影缩小,但其同时又有房室增大、肺血改变,有助于诊断;单侧透明肺可引患侧肺门阴影缩小,健侧肺门相对增大,一侧肺透亮度增强、血管纹理稀少;肺动脉狭窄也可表现患侧肺门阴影缩小。

        肺门位置异常:肺门位置异常多由肺不张,肺组织纤维化及肺叶切除引起,肺门向上移位较常见,常见于肺慢性结核纤维化,可见于单侧或双侧,结合病史不难诊断,但对于肺不张,因其仅是一种X线征象,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肺不张的真正原因。

        鉴别诊断:对肺门阴影增大者,首先要区分血管性增大、还是非血管性增大,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透视观察肺门阴影有否搏动,可资鉴别,血管性肺门增大多合并有心脏形态及肺血的改变,对于非血管性肺门增大,首先要明确单侧还是双侧增大,对单侧肺门增大、通过两侧对比,一般容易发现,对于双侧增大、在增大不明显情况下,一般较难判断,必要时可结合透视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能否与正常肺门影分开,以及肺门波动情况。尘肺引起的肺门增大,常有肺门淋巴结钙化,肺内有网状、结节状或融合的矽肺病变;肺门转移瘤可能伴有两肺野癌性淋巴管炎,沿肺纹理分布的小串珠样或网状阴影,;对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特别是伴有咳血者发现单侧肺门阴影增大或肿块,应首先考虑肺癌;儿童或青少年单侧肺门增大,以结核常见,肿大淋巴结可单独存在或与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存;结节病肺门淋巴结肿大常是多发、两侧对称的、增大阴影呈结节状,位置比较低,多沿左右肺动脉分支分布,侧位显示肺门区或靠下部淋巴结增大,且临床症状较轻微,可伴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痛等胸外表现;淋巴瘤、白血病常引起双侧肺门阴影增大,同时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形成两肺门和纵隔肿块影;引起左心衰的心脏病变造成的肺门增大,常是两侧肺门增大,并边缘模糊,肺内可有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的表现并伴有相应房室异常改变,此外细菌、病毒感染亦可有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造成肺门增大,但肺门增大一般不明显,同时可有肺内病变。 因此对肺门部的病变,在正确认识影像表现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临床病史,理清诊断思路,不难做出客观的影像诊断。

    ↑上一篇:外伤性血气胸10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腋下小切口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