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超声配合Amplatzer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失败一例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1241次

    作者                  单位

    李  宸   075000 河北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特诊科

    刘宏强   075000 河北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特诊科

    患者女,26岁,因心悸胸闷6个月,近3 d加重来院就诊,于2010年4月27日收入心胸外科。入院查体:T 36.5 ℃,P 84次/min,R 24次/min,BP 110/75 mm Hg,发育正常,神志清醒,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头颅五官发育正常。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口唇轻度发绀,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于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界向右上扩大,心尖左上移位。腹软,肝脾不大。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查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中部连续中断,缺口大小约 21 mm,距房顶部约14 mm,距十字交叉约12 mm,右心明显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压力中度增高约62 mm Hg,肺动脉瓣及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CDFI(图1):房水平可见左向右分流信号。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于2010年5月7日做好术前准备,当晚19∶00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使用仪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PHILIPS SONOS 7500彩色超声诊断仪,GE OEC 9800型C臂,GE除颤仪及多导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准备就绪后,常规吸氧,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局部麻醉,穿刺右股静脉一次成功,之后植入动脉鞘管,经动脉鞘管送入多功能右心导管至肺动脉干,肺动脉压力为57/29 mm Hg,退出右心导管至右心房,送入猪尾巴超滑导丝使其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退出动脉鞘及右心导管,留置超滑导丝,使其引导输送的鞘管至左心房,退出超滑导丝及内鞘,留置外鞘,于鞘内送入26 mm的封堵器,此时放开左心房侧封堵伞,发现伞不能卡住,遂将伞收起换用32 mm的封堵器重复以上过程,左心房伞放开后还是不能卡住。此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导丝未经过中断缺损的房间隔,调整导丝位置,发现导丝总在房顶部高位停留,用超声跟踪导丝观察发现导丝经下腔静脉口后直接进入左心房。遂于剑突下多角度对下腔静脉与房间隔连接处进行扫查,发现了另外一处房间隔缺损(图2),与下腔静脉无残端,因缺口正对下腔静脉,所以每次导丝都经过此处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因两处房间隔缺损面积均较大,且此患者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与下腔静脉开口无残端,致使封堵伞无法封堵,Amplatzer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失败。患者1周后进行了外科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成功。

    讨论

    有文献报道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约占房间隔缺损的17.9%[1],其中非筛孔型的多孔房间隔缺损并非介入治疗的禁忌证[2]。本例封堵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术前诊断出现偏差,漏掉了下腔静脉开口处房间隔缺损。下腔静脉开口处房间隔缺损并不多见,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251医院所发现的71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1例,约占房间隔缺损患者总数的1.5%。但是下腔静脉开口处房间隔缺损对房间隔封堵意义重大,此处的房间隔缺损残端较小封堵器易脱落,封堵器选择稍不合适易夹闭下腔静脉,如果封堵伞进入下腔静脉还会影响腔静脉回流。结合以前的经验,笔者总结了超声检查房间隔缺损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发现房间隔缺损时不要满足只找到一个缺口,要多切面多角度反复观察,确定缺口的数目。(2)发现缺口时必须明确和上、下腔静脉的关系,测量断端与上、下腔静脉开口的距离。(3)尽量准确地测量缺口的最大直径,这直接关系到选择封堵伞大小的问题。部分房间隔缺损边缘菲薄、支撑力很弱,测量时可以忽略不计,对比较薄弱但尚有一定支撑力的边缘可以增加测量的长度。(4)对于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应准确测量相隔的最小距离。一般认为相隔距离<7 mm的多孔房间隔缺损,可置入单个细腰宽边型封堵器[3]。(5)应仔细观察缺损的残端情况,观察其是否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

    总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术前应尽量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心脏造影检查。超声医师在检查中应尽量准确测量缺损大小,明确缺损孔数目,精确孔间距离,仔细观察残端边缘情况,明确缺损与腔静脉及冠状动脉的距离,这样将对封堵器的选择有重要作用,使封堵失败的概率降低。

    (本文图片见光盘)

    【参考文献】

    [1] 朱鲜阳,张端珍,代表全军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调查协作组.2005至2006年全军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608-612.

    [2] 姥义,赵宝珍,柳标,等.超声心动图在多孔的2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6):463.

    [3] 李寰,张玉顺,贾国良,等.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心脏杂志,2004,14(4):331-333.

    ↑上一篇:基层医院对外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体会
    ↓下一篇: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