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150例颈椎病的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46次

    作者:余建民,全必春,孟志新

    作者单位:410012 湖南长沙,湖南省财贸医院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1]。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3.8%~17.6%。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佩带颈围、高压氧、理疗和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根据颈部解剖:臂丛神经根、交感干、颈丛及副神经均在椎前筋膜深面[2],并于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50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28~80岁,35~65岁占总数的75%,病程1个月~8年。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X线、脊髓造影、CT及MRI)确诊为颈椎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分型[3],其中颈型34例,以头、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部僵硬为主,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神经根型71例,主要表现为根性痛,与受累脊神经分布区一致的手臂麻木、疼痛、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椎动脉型26例,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眩晕、偏头痛、耳鸣、眼花、猝倒;交感型颈椎病12例,其临床表现除有颈椎病一般症状外,尚有眼花、耳鸣、手麻木、视力下降、头痛、心律失常、心前区不适、肢体发凉怕冷等表现;脊髓型颈椎病7例,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四肢、躯体浅感觉减退,胸腹部束带感等。

        150例患者中,发生病变节段集中在C4~5,C5~6,C6~7和C7~T1。其中C4~528例,C5~6112例,C6~7124例,C7~T1 22例,单节段89例,多节段61例。

        1.2  治疗方法  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采用2%利多卡因5 ml+丹参注射液2 ml+甲基强的松龙40 mg+Vit B12 0.5 mg,再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5 ml,常规行前径路星状神经节阻滞,5~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行1~3个疗程。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尽量后仰,参照星状神经节前径路阻滞方法,以环状软骨定位C6椎体,确定病变的椎间隙,医生在患者患侧,常规消毒皮肤, 左手示指指尖垂直置于患侧气管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将颈总动脉压于示指指腹下,可触及明显的动脉搏动感,触到椎体外缘后,右手持7号针头20 ml注射器,垂直于左手示指甲侧紧贴食管壁刺入达骨面后,针尖向外上倾斜,贴骨面滑至横突基底部下缘,退针3 mm左右,回抽无血、无液,注入上述混合药液5 ml,再退针到椎体外缘,回抽无异样,注入上述药液10 ml。若患者两侧均有病变,则交替填充治疗。治疗完毕患者平卧30 min,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有无异常症状,若有异常可做相应处理,直至完全恢复,方可离院。

        1.3  结果  150例行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的患者中,121例得到至少3个月以上的随访。疗效评定标准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治疗效果[4]分为:优秀,指无颈椎病相关不适,可完全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良好,术后有一过性不适,但不影响正常工作;满意,指一般的主观感觉改善,但尚存在明确的活动受限;差,术后症状及功能无改善或加重。本组121例病例中优良108例,满意6例,无效7例,优良率为89.3%。

        所有治疗的患者中仅4例出现声嘶、阻滞侧眼睑沉重感,观察约30 min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全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臂丛神经根、交感干、颈丛及副神经均在椎前筋膜深面是进行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的解剖基础。椎前筋膜深面星状神经节10~14 ml混合药物阻滞,能使药物在椎前筋膜深面间隙扩散,药物作用于星状神经节的同时,能更好地与椎动脉及其周围交感纤维接触,消除其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强化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其支配区域内的血管扩张,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同时可消除根性组织水肿,调整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颈部僵硬、压迫、沉重感及肢体症状、体征。

      四种药物的不同药理性质共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甲基强的松龙是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它能阻止类脂化合物的过氧化反应,减少细胞内Ca2+蓄积,稳定溶酶体膜,改善脊髓血流,减轻细胞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药,能阻滞不良刺激的传导,迅速减轻疼痛,扩张血管。丹参具有凉血、活血、通经止痛、安神之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VitB12是一种周围神经营养药,能营养局部神经。四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浓度高,起效快,可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目前,国内外对颈椎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开放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且有加重颈椎的失稳及加快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病人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应用椎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对颈髓无干扰,不破坏颈椎后部结构、对椎管内组织无直接干扰,且操作比较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实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对有适应证者是一种经济、有效治疗方法,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金大地,李明,等.脊柱外科实用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3.

    2 邵福元,邵新华,薛爱荣.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8.

    3 孙宇,陈其福(整理).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4 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15.

    ↑上一篇: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
    ↓下一篇: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