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912次

    作者:陈新文

    作者单位:437632 湖北通山,通山县洪港镇卫生院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3年。诊断标准为发作性眩晕、复视,有时猝倒,伴恶心呕吐、颈肩痛或颈枕痛。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基本方为丹参20 g,葛根30 g,鸡血藤30~40 g,黄芪20 g,威灵仙15 g,钩藤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头痛重加白芷10 g,血压高加夏枯草10 g,耳鸣加僵蚕10 g,呕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1.3 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劳动,随访6个月未复发共19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突然转侧致轻度眩晕1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28天,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主诉:近1个月来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每于突然摇头时出现,伴颈肩疼痛、头痛。查血压130/70 mm Hg,颈椎X线摄片提示2~5椎体后缘见骨赘形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上法治疗,药用葛根2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黄芪20 g,赤芍10 g,威灵仙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前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方中丹参、葛根、红花、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补气扶正,鸡血藤补血、活血、壮筋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威灵仙、白芷、僵蚕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笔者认为,该方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消除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投之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鼻出血黏膜烧灼术后再出血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150例颈椎病的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