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复方甘露醇在颈椎病中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915次

      作者:王海岩,张英华,曹世霞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首先应用复方甘露醇250ml(37.5)静脉滴注,此后应用0.9%氯化钠250ml加阿魏酸钠0.4g。对照组:首先应用阿魏酸钠0.4g,随后应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观察监测患者症状好转、缓解的平均时间。结果 治疗组头晕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复方甘露醇;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

      颈椎病急性发作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发病急,病情重。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比例逐渐增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下面将我院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1月1日—2010年4月1日接诊椎动脉型颈椎患者520例,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老年,有慢性或突发性头晕、耳鸣、听力障碍、恶心、呕吐、言语不清等症;(2)颈部活动可诱发本病或使症状加重;(3)颈椎X线片可见钩椎关节有骨赘形成,颈椎椎体棘突偏歪,张口位可见寰、枢椎移位,或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4)脑血流图:椎-基底动脉可见缺血性改变;(5)经颅多普勒:可发现血流障碍。排除已确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活动性颅内出血者;急性肺水肿;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70例,男160例,女110例。对照组250例,男140例,女110例。治疗组:确诊后首先应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5h左右输注完毕,随后应用0.9%氯化钠250ml加阿魏酸钠0.4g静滴。对照组:首先应用0.9%氯化钠250ml、加阿魏酸钠0.4g静滴,1.5h输注完毕。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既往史、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分别记录治疗后1、2、3h患者症状变化情况。

      1.3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头晕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显效:颈部及其相关症状基本消失,仅在颈部活动时稍有头晕症状;有效: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阵发性发作;无效: 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处理 监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配对t检验。

      1.5 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急性发病时的症状轻重无明显差别。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各时间段治疗结果 例(%)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首先应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

      2 讨论

      颈椎病是中老年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有低龄化发展趋势,甚至影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中多采用外科适度牵引,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起到很好治疗效果。目前过度的坐位看电视、电脑、伏案工作,运动量的减少,经常突发性的眩晕、呕吐、颈部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被迫急症就医,此时常规的治疗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救治要求,尽快缓解症状,解决病痛是急诊医生首要的选择。

      颈椎病主要分为5型:(1)颈型;(2)神经根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脊髓型。内科急诊常见类型为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钩突关节增生等。椎动脉及椎神经丛受到增生的骨刺等激惹后,可导致椎动脉系痉挛和长期痉挛后狭窄,引起支配前庭神经核的细小动脉和内廷动脉痉挛和缺血,从而出现眩晕等一系列症状[1],这些症状往往在头颈转动时出现及加重。

      颈椎病应注意与其他原因眩晕鉴别:梅尼埃病:多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2]。后循环缺血(包括以往诊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Homer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主要成分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还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的作用[3]。此外,复方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地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减轻迟发性脑损伤,故近年来已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4]。有学者认为复方甘露醇可直接或间接抑制醛固酮分泌:(1)直接作用:由于渗透性脱水增加血容量,刺激肾小球致密斑压力感受器,使肾素分泌减少,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分泌;(2)间接作用:由于甘露醇的快速静点使心房和心室压力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分泌增多。利钠肽(NP)的主要作用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5]。通过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治疗中起效快,缓解率高,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

      颈椎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在急诊治疗观察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 倪文才.颈椎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9-170.

      2 孔繁元,粟秀初,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95.

      3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4 Luvisotto TL,Auer RN,Sutherland GR.The effect of mannitol on experimental cerebral Ischemia revisited.Nurosurgery,1996,38(1):131.

      5 杨跃进.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循环杂志,2004,19(2):83-85.

    ↑上一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在诊断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
    ↓下一篇:体外超声波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