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阻力针法治疗局部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840次

      作者:杨雄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 浦江 322200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病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局部型颈椎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采阻力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常规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80%;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阻力针法针灸治疗局部型颈椎病取得较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针灸治疗,阻力针法

      颈椎病是颈部椎间盘,椎体,后关节,颈部韧带,肌肉退变,劳损或损伤引起的一组症状群,表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局部软组织损害。而局部型颈椎病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我科自2005年12月以来,采用阻力针法治疗局部型颈椎病取得较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1~7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7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颈部症状:剧痛,可放射到顶枕部或肩部,颈部活动受限;2体征:表现在颈部,颈肌紧张,压痛,活动时加重,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3X线检查: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屈,有时有病变节段中段中断称之为半脱位,侧位片椎体和后关节因旋转不能完全重叠出现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符合1、2或1、3或1、2、3即可诊断为局部型颈椎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 取风池、大杼、后溪、魄户、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一般留针10~2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未愈者歇3日后再进行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2 阻力针法治疗组 取穴:以压痛点作为治疗点,阻力针法治疗组均采用颈椎棘旁0.5~1寸压痛点1~2穴,肩膀胛内侧缘压痛点1穴,肩胛下角压痛点1穴,针刺时进针2分,旋转并施重雀啄手法,频率120~150次/min,每穴针刺1~3min后出针,不留针,1次/d,10次为一疗程,未愈者歇3日后再进行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消失,颈部活动正常,颈部无压痛;有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明显好转,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颈部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无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未见明显好转,颈部活动仍明显受限,颈部压痛仍明显。

      3.2 结果 两组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80%;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4 讨论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现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而局部型颈椎病(即颈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损伤,小关节错缝为基本病因,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头、颈、肩膀部疼痛。

      阻力针法是起源于《灵枢•经筋》,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腧”。它是以压痛点作为治疗点,亦属于对症选穴法,此法从《内经》中“以痛为腧”和在分肉间痛而刺之”等刺法演变而来。《针灸聚英•肘后歌》说“打仆损伤破伤风,关于痛处下针攻”。这些都是损伤用压痛点治疼痛证的先例,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证等疼痛均有较好效果。局部型颈椎病亦是这类痛证之范畴。而阻力针法又施以重雀啄手法,大大加强了针刺效应,因而起到了传统针灸治法所不及的治疗效果。从现代解剖来看,治疗组阻力针法所选穴位,大多是颈部常易损伤的肌肉,韧带的起止点,颈椎小关节关节囊的附近点,因而又对直接缓解病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从本组病例看,阻力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灸治疗组。

      【参考文献】

      [1] 张学庸.新编诊疗常规[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66.

      [2]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

      [3] 陈忠良.推拿治疗学[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54.

      [4] 杨长森.针炙治疗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58.

    ↑上一篇:下颈椎颈椎病外科治疗新进展
    ↓下一篇:成人正常颈椎生理曲线的X线测量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