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颈纤维瘤病的高频超声表现

    发表时间:2011-10-13  浏览次数:864次

      作者:洪杰,何晓清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 颈纤维瘤

      为了探讨颈纤维瘤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本文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经高频超声检查后确诊的20例患儿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儿,其中男 15例,女5例;年龄15~200d,平均87d。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颈部出现肿块,同时头不同程度地向患侧倾斜,脸部有不对称感。

      1.2 仪器采用 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浅表探头频率范围5~12MHz。检查时患儿仰卧位,肩略抬高,充分暴露颈部,头轻微旋向一侧,沿颈部包块处扫查,观察记录病变部位、范围、回声性质,并同时用相对应平面行健侧对照扫查。

      2 结果

      所有患儿颈部包块均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增厚、肿大所致,均为单侧病变,病变均发生于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其中左侧5例、右侧15例,病变范围为1.7cm×0.6cm×1.1cm。病变处回声特点:(1)病变处局部回声增高,表现为略高回声与低回声相混杂、分布不均。同时,在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下,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大部分消失。(2)病变处的边缘可见到部分正常肌束回声。大多数患儿被检查时会哭闹,病变区彩流大多数无法正常显示。可正常显示的有3例,表现为:病变区内出现半环状彩流。

      正常幼儿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内部肌纤维表现为低回声,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互相平行,呈带状分布。

      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局部增厚,内部回声增高(间以小片状低回声),同时,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大部分消失,边缘有代表正常肌纤维的低回声。

      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局部增厚,内部回声表现为略高回声与低回声相混杂,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消失。

      3 讨论

      颈纤维瘤病是其中的一种,它又称为先天性斜颈,是新生儿胸锁乳突肌内出现的境界不清、瘢痕样的肿块,多见于新生儿,约占新生儿的0.4%[1]。

      引起该病可能的因素有产伤、局部缺血、静脉闭塞、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生长停止、感染性肌炎,或者多种因素混合造成。动物实验证明,当胸锁乳突肌的血供受压而阻塞,尤其是静脉的阻塞,肌肉中央的动脉亦受影响而产生肌肉血供不足的纤维增生变化,这与缺血性挛缩的病变一样,出现肿块、纤维束带、纤维挛缩,是完全合理的解说[2]。临床上具体表现为患儿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在生后即可存在,但一般在生后2~3周出现[3]。

      正常胸锁乳突肌肌性部分超声声像图特征:肌纤维呈低回声,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互相平行,排列自然有序[4],呈带状分布,与正常胸锁乳突肌的肌束排列相一致,呈现出一定的纹理特征(图3)。

      高频超声的应用,能为本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作者认为,胸锁乳突肌局部增厚、增厚处局部回声增高、胸锁乳突肌长轴切面扫查时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大部分消失可作为本病的特征性超声表现。而这些影像学特征与颈纤维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可部分取代胸锁乳突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残余的横纹肌纤维均匀混杂[1]”是相对应的。Chan[5]在1992年报道的37例6个月以内患儿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33例病变处四周有低回声边缘,而作者认为,该低回声边缘是尚未发生病变的部分正常胸锁乳突肌肌束回声,因为仔细观察这部分低回声会发现低回声中有代表肌束膜和纤维脂肪隔的线状强回声,这也是超声设备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与以往相比,现在所反映出的病变信息更加丰富、真实。

      颈纤维瘤病患儿如能及早诊断并得到治疗,愈后多数良好。作者对其中6例患儿随访半年后发现,4例患儿经按摩推拿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上表现为颈部肿块基本消失,超声表现:原胸锁乳突肌病变处厚度以及内部回声基本接近正常。2例患儿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颈部肿块依然存在,超声表现:原胸锁乳突肌病变处回声与半年前类似。

      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高频超声进一步推广到了乡、镇卫生院,为早期诊断颈纤维瘤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高频超声完全可作为该病诊断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赖日权 主编.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0~31.

      2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 黄家驷外科学. 第6版. 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2.

      3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5.

      4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 第4版. 下册.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435.

      5 Y L Chan. Ultrasonography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Pediatr Radiol, 1992,22:356~360.

    ↑上一篇: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
    ↓下一篇:扼颈致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死亡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