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6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29次

    作者:谢克恭,唐毓金,陆敏安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广西百色 533000

     【关键词】  颈性眩晕;保守治疗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颈外段供血不足影响产生眩晕,为眩晕常见原因之一。颈性眩晕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态有明显关系,常表现有眩晕伴站立不稳,呕吐,恶心及共济失调,部分病人转颈可出现跌倒[1]。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注射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6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34 例,女31例,年龄23到65岁,平均40.6岁,均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排除心源性,脑源性以及内耳眩晕症发作。诊断全部符合潘之清主编《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2.相关检查资料  病例常规颈椎正侧位片过伸过屈位片,CT或MRI以及颈动脉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颈椎骨质增生,横突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颈椎曲度消失,TCD显示不同程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治疗方法  除常规给病人卧床枕颌牵引颈部制动,B族维生素口服外,另予地塞米松10 mg加入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滴,每天2次,3~5天为一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1]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但颈部劳累后有不适感;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改善能间断参加活动;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影响工作和生活。      5.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 48 例,占73.8 %,显效14例,占21.5%。好转1 例,占1.5%,无效2例,占3.1%。临床有效率96.9%,TCD复查结果平均血流速值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

      讨论  

      颈性眩晕是各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外段血流受影响而产生。随着解剖学,病理学,神经病学及临床多方面对颈性眩晕深入研究,认为引起颈性眩晕的发病因素主要有:①机械压迫因素。瞿东滨等[3]将椎动脉周边存在的对椎动脉起限制固定作用的骨性以及软组织因素称椎动脉的牵系结构,椎动脉被固定其中。骨性增生压迫或软组织炎性水肿压迫导致椎动脉供血改变。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椎动脉缺血症状与骨刺大小无正比关系,大的骨刺不一定产生明显症状,小的骨刺甚至无骨刺也可以出现明显症状。武兴杰等通过解剖发现颈椎反复急慢性损伤,椎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带形成,充血水肿至机械压迫。②颈交感神经刺激因素。认为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压引起椎动脉扭曲痉挛是颈性眩晕发病的关键。于腾波等[4]证实:椎动脉表面有交感神经节段分布,对水肿压迫、炎症刺激极为敏感。颈性眩晕传统治疗多采用枕颌牵引制动,复方丹参扩张血管治疗方法,其疗程长,显效慢。甘露醇静脉注射,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从而缓解椎间软组织水肿状态。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在同类药物的作用比较其抗炎比值为30[5],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有强大的拮抗作用,减轻炎症渗出,水肿,从而减轻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与刺激。甘露醇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还可以起到自由基清除作用,能减轻病理性自由基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我们在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且全部症状多在2~3天后缓解,缩短了急性期治疗时间,总有效率为96.9%。2例无效者,进行椎动脉造影明确为钩椎关节骨赘向外后突出压迫椎动脉,后经手术治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长期应用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糖皮质激素可加速钙流失,加重骨质退行性变,一般使用3~5天基本消除局部水肿,不宜长期使用。对于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性眩晕手术治疗仍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何万春.颈性眩晕5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5,20(5):866.

      [2]刘永盛,常 彬,郑美丽.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4):350.

      [3]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椎动脉V2段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解剖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1,22(2):98.

      [4]于滕波,夏玉军.椎动脉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与颈部交感神经节的对应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 13-15.

      [5]娄建石,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2.

    ↑上一篇:颈、胸、腰椎管狭窄征误诊的原因(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下一篇:灵龟八法配合耳穴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