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91次

    作者:孙新建,党小荣

    作者单位:1赣州市定南中山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900, 2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陕西 西安 710033

     【关键词】  倍他司汀;葛根素;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门急诊及住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38例,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均行经颅多普勒(TCD)、颈椎X线摄片、心电图、眼底等项检查,部分病例行CT检查,均无应用相关治疗药物的禁忌征. 随机分为治疗组69(男22,女47)例,年龄40~72(平均59.4)岁;对照组69(男28,女41)例,年龄42~72(平均58.9)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等治疗. 治疗组以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500 mL(含倍他司汀20 mg,氯化钠4.5 g)并联合使用葛根素4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7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使用前需做皮试[2])并联合使用复方丹参20 mL,将葛根素,复方丹参加入50 mg/L葡萄糖或9 g/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7 d. 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TCD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TCD示供血改善;有效:症状稍减轻,TCD示供血稍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TCD无改善.

        2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 P<0.01,表1). 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静滴葛根素时有2例患者发生腹胀、恶心,1例出现发热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用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时1例出现荨麻疹. 表1两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眩晕是由外周迷路或中枢前庭通路失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近20年来,人们认识到组胺及组胺受体是哺乳动物前庭系统的重要中介物质,使用组胺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眩晕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倍他司汀由于其高效、低毒而倍受瞩目. 盐酸倍他司汀作为一种组胺类药物,通过激动组胺H1受体而发挥拟组胺作用,它对脑、心以及外周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有较明显的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根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 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素及葛根黄酮有扩张血管的作用[3],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黏血症、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突发性耳聋等. 有研究证实,葛根素可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有效扩张病变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降低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有效保护脑细胞等多种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和治疗[4]. 运用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为94.2%,疗效显著且起效快,说明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顾慎为.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 2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129.

    [2] 杨期东. 神经病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

    [3] 王维权. 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9):20.

    [4] 雷碧霞,候小龙,王建平. 野葛的抗脑缺血缺氧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5.

    ↑上一篇: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牵引配合中频和微波透热综合治疗颈椎病10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