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左氧氟沙星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866次

    陈禹 110044辽宁沈阳市胸科医院

    病历资料

    患者,女,65岁,主因“发热、咳嗽、乏力、盗汗”12天,2011年5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键,家族中无遗传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2℃,P 96次/分,R 22次/分,BP 110/70mmHg,营养一般,神志清,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黏膜无黄染,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反射正常。胸部CT(2011年5月15日)显示,双肺上、中肺野均可见斑片状、密度不均阴影,心影形态正常,心肋膈角清晰。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右上中左上中涂(-),初治。入院后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WBC 10.8×10.9/L,GRA 82.4%,ESR 110mm/小时,给予INH 0.3,1次/日口服,RFP 0.45,1次/日口服,PZA 0.5,3次/日口服,LFX 0.4,1次/日静滴,四联抗结核及复方益肝灵0.3,3次/日口,服保肝治疗。患者入院3天后发热,咳嗽症状好转,当晚21:00口服RFP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复查血常规,肝功,血糖,血气分析,离子均正常,考虑为口服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停用RFP给予胃复安(1ml,临时1次,肌注),1小时后症状缓解,第4天出现头晕、烦躁、嗜睡、呼之能醒。查体:嗜睡状态,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面瘫(-),伸舌居中,四肢无瘫,颈软,BCR L(++),R(++);PSR L(-),R(-);Babinski L(+-),R(-)。考虑左氧氟沙星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停用LFX、INH,建议行头MRI、EEG,腰穿查csf,以除外神经科疾患,家属拒绝腰穿,同意其他检查。第5天,患者嗜睡症状有缓解,头MRI示脑内多发性缺血性病灶,DWI未见新病灶,EEG正常。经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会诊,考虑陈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意识改变不能用此解释,仍考虑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停药观察。第6天,患者倦怠,嗜睡症状明显缓解,可坐起进食,正常对话。神经系统反射正常,以后加用INH、RFP均未出现嗜睡、恶心,确定为左氧氟沙星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讨 论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消旋体)的一个光学活性s-(-)对体,临床资料表明它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抗结核药物。它的特点是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耐药性低,安全性好。它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光不良反应、对皮肤的反应、肝毒性、肾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

    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然极少见,但仍然需要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早诊断,及时停药,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霞光,李天云.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1):30.

    2 吕开秀.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临床肺科杂志,2005,2.

    ↑上一篇:电针配合药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头孢他啶的临床不良反应及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