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脑膜黑色素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1352次

      作者:高志强  作者单位: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脑膜黑色素瘤

      1 病例

      女,17岁,学生。因“头痛10 d,意识不清6 h余”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近10 d来头痛头胀,但未重视,入院当日凌晨家人发现其跌落床下,意识丧失,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于中午12时转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嗜睡状态,颈软,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灵敏,眼底见视盘水肿样改变,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Babinski征左侧阳性。臀部及双下肢散在8枚黑色素痣,直径2~15 mm,最大的一颗黑痣上长有毛发,但未突出皮肤。头颅CT示右额叶脑沟内“条索状钙化影”,头颅MRI示相同部位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额叶脑膜轻度强化。脑电图见阵发性弥漫性慢波。脑脊液检查:压力>400 mmH2O(1 mmH2O=0.0098 kPa),外观清亮,白细胞数31×106/L,潘氏试验(+),糖0.89 mmol/L,氯化物99.1 mmol/L,蛋白66 mg/L;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见大量恶性细胞,其形态特征为细胞中等偏大,胞核多,核仁多而明显,胞浆嗜碱性强,胞浆内含有黑色颗粒,胞浆膜边缘出现空泡花边样改变。临床诊断:脑膜黑色素瘤。经脱水降颅内压、抗癫疒间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一度好转,但住院第8 d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左侧肢体抽搐,右侧肢体瘫痪。多次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均>400 mmH2O,均能查到恶性黑色素细胞。多次复查头颅MRI平扫及增强,除右额叶脑沟内异常信号及双额叶脑膜轻度强化外,脑实质无异常改变。患者于住院28 d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讨论

      颅内黑色素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可发生于脑、脊髓软膜的任何部位,常弥漫性侵及硬膜,亦可见脑实质内结节性病灶;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约90%原发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来自黏膜或眼部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及视网膜。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面性癫疒间发作、精神障碍、硬脑膜下出血、脑内出血及脑神经损害等。颅内黑色素瘤的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压力升高、白细胞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黑色素瘤细胞(侯熙德.中华肿瘤杂志,1985,7:154)。脑脊液中恶性黑色素细胞特点为:常规染色下可见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染色质较粗,细胞核多,核仁呈兰色,胞浆染色为灰兰色,胞浆内有褐色黑素颗粒,胞浆膜周围有花边状小空泡环绕。颅内黑色素瘤在CT上一般为高密度灶,对碘剂呈均一或环状强化。少数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MRI表现根据其类型,及有无瘤内出血而异。典型的黑色素性黑色素瘤因具有顺磁性,表现为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这一信号特点与上皮性脑膜瘤和其他颅内肿瘤均不一样,较为特殊。

      本例病情进展迅速,有头痛,意识丧失,局灶性抽搐及肢体瘫痪等定位体征;脑电图弥散性发作性慢波,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脑脊液细胞学见大量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头颅MRI脑实质未见异常,但于右额叶脑沟内见条索状异常信号。增强后见病灶轻度强化,考虑为病变侵犯至脑膜。根据该患者临床特征、脑脊液改变以及颅脑影像学的改变,符合脑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但因未行皮肤黑色素痣活检,因此不能确定患者脑膜黑色素瘤是原发还是继发。

    ↑上一篇:颅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颅内软骨瘤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