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肌间沟臂丛阻滞加尺神经阻滞用于前臂以下手术44例

    发表时间:2009-11-27  浏览次数:738次

    作者:张东风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 麻醉科,115000

    【关键词】  前臂以下手术 肌间沟臂丛阻滞 尺神经阻滞  麻醉

      良好的麻醉效果是进行手术的关键。基于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单纯采用臂神经丛阻滞术行上肢手术难免有镇痛不完善的缺点,致使患者在麻醉不全的情况下忍痛手术,若同时辅以大量的镇静及麻醉性镇痛药行静脉全身麻醉,则易导致麻醉意外或并发症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完善麻醉方法,给手术提供良好条件,近年来,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和尺神经阻滞用于前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4例,男32例,女12例,均为成年人。其中全手烧伤切痂植皮术8例,手部外伤清创及掌指骨内固定术12例,腕部桡动脉及神经肌腱吻合术7例,前臂下1/3截肢术4例,手掌部瘢痕挛缩带血管皮瓣转移术6例。

      1.2  麻醉方法  肌间沟阻滞采用中斜角肌前缘入路,从环状软骨向后的水平线与肌间沟交点处进针。沿中斜角肌前缘略向骶尾方向倾斜推进。获放射到拇指、食指的异感后注入0.4%丁利卡因混合液(0.5%丁哌卡因20 ml+2%利多卡因5 m1)25 ml。再使患者手臂外旋,前臂屈曲呈90°,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寻找尺神经沟,摸到尺神经按压有异感。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尺神经,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沿尺神经沟平行推进,出现放射到小指的异感时注入丁利卡因混合液5 ml。

      1.3  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120 min,最长360 min。44例均阻滞完全,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  体会      臂神经丛血管鞘是一种多腔结构,其中结缔组织形成许多隔膜,妨碍局麻药的扩散[1]。因此肌间沟阻滞时常出现尺侧阻滞不全或迟缓,腋路阻滞时出现桡侧阻滞不全,特别是腕部和手部手术属臂丛神经支配的远端,麻醉作用出现较晚,阻滞不完全的机会相对较多[2]。用肌间沟和腋路双径路阻滞用药量偏大,有局麻药中毒的顾虑。采用肌间沟阻滞在桡侧出现异感时给药,保证了桡侧阻滞完全,尺神经沟内尺神经表浅容易摸到,异感明显,阻滞效果确切。此法用药量小,丁哌卡因不超过2 mg/kg[2]。安全可靠又能使上臂麻醉较充分,消除了上止血带的不适感。是腕部和手部手术可取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景贺.815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7,7(4):362363.

      [2] 刘俊杰,赵 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98607.

    ↑上一篇:深部脑刺激治疗病人持续植物状态
    ↓下一篇:BCNU缓释微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