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复发性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17  浏览次数:870次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四川德阳,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五官科

      【关键词】 复发性翼状胬肉 不同术式 疗效分析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它是新生的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异常生长为特点的一种眼表病变。严重者变性组织可遮盖瞳孔区,并可引起严重的牵拉性散光,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此外充血肥厚的胬肉组织可引起异物感,影响患者的美容及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式[1],但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80%[2],尤其是多次复发性翼状胬肉,由于反复手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和破坏,复发率更高,而且易致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运动。为探讨不同术式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本院自2007年2月—2011年3月对74例7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4例7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男47例50只眼,女27例28只眼,年龄30~71岁,睑球粘连6例。

      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排除内科系统疾病,术眼术前3天滴用妥布霉素眼液。78眼中41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37眼采取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手术由同一医生、且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完成。

      1.2.1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同单纯切除术式,于术眼颞上或颞下方球结膜组织,宽度3mm,长度则根据角膜缘缺损区大小而定,尽量不连带筋膜组织。上皮面向上,用10-0尼龙线将植片间断缝合于角巩膜缘及病变巩膜上。

      1.2.2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同上,于术眼颞上方取角膜缘上皮组织并带1mm透明结膜组织,大小与病变缺损区一致,植片角膜级对术区角膜缘,10-0尼龙线间断缝合于巩膜上。术毕局部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单眼加压包扎。术后每日换药,10天拆线。局部滴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眼液至充血消退。睑球粘连者使用人工羊膜覆盖。

      1.3统计学处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结果见表1~3。表1两种术式术后7天刺激症状比较表2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表3术后复发时间及复发率比较

      3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3]。正常情况下,角膜缘部的增殖压力抑制了结膜上皮及血管长入角膜组织。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下降可使角膜缘屏障破坏,致使结膜组织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睑裂部的角膜缘组织由于长期暴露在日光及风沙中等原因,致局部抗原成分改变而诱发局部变态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白细胞浸润,阻滞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促使结膜组织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4]。研究表明,胬肉复发与手术切除不彻底和角膜缘及巩膜残留病变组织有关,另外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角膜缺氧状态延长,产生血管生长因子,致使胬肉复发率增高。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可重建和修复角膜缘上皮组织,恢复干细胞数量与功能,恢复角膜正常的眼表结构与功能,并阻止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从而达到阻止翼状胬肉复的目的。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选择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减少术后复发效果较为理想[5]。本研究表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4.88%)低于自体结膜移植组(16.22%),明显低于文献报告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30%~60%)。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和角膜、结膜之间的屏障,胬肉的各种致病因素在损害角膜缘组织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局部干细胞,使其功能障碍或缺乏,从而导致胬肉的复发[6]。移植角膜缘可通过供体植片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入侵,重建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区的角膜表面和角膜屏障,从而能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由于自体结膜移植组中结膜组织中不含干细胞组织,术后不能有效地起到屏障作用,因此复发率较干细胞移植组高。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复发的2例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植片太小,植床(创面)太大,对位缝合不平整,睁闭眼时的刺激,迅速产生新生增生组织,太小的植片无法防止新生增生组织的入侵。所以自体角膜缘移植要将巩膜面胬肉组织切除干净,植片的大小也很重要,足够大的移植片才能防止增生组织的入侵,并且缝合时伤口对位一定要平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便、简洁、术后排斥反应小,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更加有效, 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霞,王丽丽.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2008,8(4):847-848.

      2肖琼,黄菊天,葛钧.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32-33.

      3李凤鸣. 眼科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2.

      4Dus HS, Azuara-Blanco A. Autologous limb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orneal stem cell deficiency. Br J ophthalmol,2000,84:273-278.

      5李线,周灵,李绍伟. 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初步疗效对照.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57-859.

      6鲁铭,孙金明,杨东.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与角膜缘上皮移植观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5):163.

    ↑上一篇:超高倍镜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老年突发性耳聋45例特征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