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老年突发性耳聋45例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2-09-12  浏览次数:934次

      作者:徐晓燕,杨力辉,闫东  作者单位: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纤维蛋白原;内耳供血障碍

      突发性耳聋(SD)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老年罹患较多, 致残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5例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纤维蛋白原(Fbg)和经颅多普勒(TCD)改变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2005年本院收治的45例SD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58~81(平均76)岁;病程3 h~55 d,平均28 d。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SD诊断标准〔1〕,并排除其他神经科、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听力损害。其中伴有高血压36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症32例,吸烟31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31例,颈椎病35例,冠心病22例。

      1.2临床表现45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首发症状为耳鸣、耳聋30例(66.7%),眩晕25例(55.5%)。全部病例听力下降在数分钟~72 h降至最低点。共51例耳出现听力下降,6例为双耳发病,39例为单耳发病。经音义及纯音测试听力检查均为中度以上感音性神经性聋,其中中度7例(9耳),听力损失30~60 dB,4例伴有高血压,2例伴有糖尿病,4例伴有高血脂,3例吸烟;重度26例(30耳),听力损失61~90 dB,20例伴有高血压,17例伴有糖尿病,19例伴有高血脂,20例吸烟;极重度12例(14耳),听力损失>90 dB,12例伴有高血压,8例伴有糖尿病,9例伴有高血脂,8例吸烟。除第8对脑神经外,无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2结果

      2.1Fbg检查31例Fbg(68.9%)高于正常,其中中度耳聋10例,重度12例,极重度9例,Fbg水平分别为(4.21±0.57)、(4.71±0.49)、(4.85±0.51) g/L。另14例Fbg正常。

      2.2TCD检查38例有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流速(Vs)及舒张末流速(Vd)改变,其中22例(57.9%)血流速度减慢,16例(42.1%)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速度改变多数为重、极重度耳聋患者,7例TCD正常,见表1。表1听力损失程度与TCD血流速度改变的关系

      3讨论

      SD的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其病因主要有①病毒感染;②内耳供血障碍;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外淋巴瘘(PLF)〔2〕。发生在年轻患者时因无血管病证据,且发病前有感染史,血中分离到病毒及抗体滴度增高和免疫复合物的存在,颞骨病理发现内耳特异性病变已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等方面得到证实〔3〕。但对于中老年患者无上述证据,则认为与内耳供血障碍有关。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迷路动脉从椎-基底动脉的分支或直接从基底动脉分出,为终末动脉。迷路动脉虽然可以通过肾岬和半规管上的裂隙与颈内、外动脉的分支相交通,但是这些吻合支均甚纤细,所以迷路动脉基本上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加之椎-基底-迷路动脉常常出现解剖变异,这就更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当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造成内耳血管痉挛、狭窄、血栓及栓塞时,即可引起供血障碍而发生SD〔4〕。近年,已有文献报道〔5〕SD发病与血小板聚集、活化、脂质代谢紊乱、氧自由基损伤等易致血栓、栓塞因素有关。本组80%的患者有高血压、60%有糖尿病、68.9%有高脂血症、68.9%的患者吸烟,病前无感染诱因,亦支持这一观点。本组患者临床特点:①以耳鸣、耳聋(66.7%)、眩晕(55.5%)为首发,加之老年人反应低下,可能将耳聋视为生理退化而忽视,极易失去早期治疗时机而致残。实验表明〔4〕,内耳缺血持续6 s,耳蜗电位即消失;持续30 min,电位消失及耳蜗功能不可逆转。②耳聋程度重。本组68.9%的患者Fbg高于正常,提示高纤维蛋向原血症与老年SD有关。Fb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血管损伤、局部或全身血管内血栓形成时均可显著增高。Fbg的增高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可引起血浆黏度的增高。同时Fbg增高是血栓形成的基础,可预示血栓形成的危险性〔6〕,本组31例患者Fbg增高,出现重至极重度耳聋为67.8%,提示高Fbg不仅与SD发病有关,且与耳聋程度较重有关。本组TCD示84.4%(3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速度增快、减慢分别为16和22例,提示老年SD患者确有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狭窄病理基础。当出现缺血时易造成前庭、耳蜗血流灌注不足,神经元代谢受损,突触效能降低而发生SD。可视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严重后果。TCD可作为判断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2):569.

      2张蕾,肖玉丽.突发性耳聋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5;20(6):337.

      3Srokroos RJ, Alberts FW,Schirm J.Therapy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s hearing loss antevial treatment of experim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of the inner ear〔J〕.Ann Ontol Rhinol Laryngol,2004;108(4):426.

      4唐青来,谢鼎华,伍伟景.突发性耳聋病人血流变及血脂代谢研究〔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6):273.

      5魏文宁,杨锐,杨焰,等.突发性耳聋发病机理与纤维蛋白原分子功能的关系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3;13(3):38.

      6Trouillas P,Nighoghossian N,Philippon B.Nuclear hemodynamic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J〕.Arch Nenrol,1991;48(12):92l.

    ↑上一篇:复发性翼状胬肉两种不同术式疗效分析
    ↓下一篇:全喉切除术中无瘤操作技术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