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下鼻甲骨黏膜下剥离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904次

    作者:杨树华,栾建兵,王其敏      【摘要】  目的  实施下鼻甲骨黏膜下剥离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下鼻甲骨总鼻道侧黏膜下剥离骨折外移术对患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108例进行了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结果  治愈102例,占94.4%;有效5例,占4.6%;无效1例,占0.9%。结论  总鼻道侧黏膜下剥离下鼻甲骨外移,黏膜恢复原位,不破坏表层黏膜,术后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了鼻腔的生理功能。主要并发症是鼻腔出血。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骨黏膜下剥离外移术;鼻内窥镜;鼻腔填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20年。均表现:双侧持续性鼻塞,伴或不伴有黏液涕或粘脓涕,经常使用减充血剂;查体见鼻黏膜淡红色或暗红色,下鼻甲肥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贴或明显狭窄,黏膜有桑葚样改变,1%的麻黄素收缩效果欠佳。术前CT检查:合并鼻中隔偏曲91例;合并鼻窦炎45例;中鼻甲汽化34例。下鼻甲骨可呈高拱状或内伸过度。在手术中应用鼻内窥镜下实施了鼻中隔偏曲手术及鼻窦手术,均不影响做下鼻甲手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所有患者能使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应用1%的利多卡因30ml加入0.1% 3ml浸湿的纱条放入双侧鼻腔各3次;应用0.5%利多卡因做双侧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在鼻内窥镜下应用小圆刀于下鼻甲游离缘由前向后端纵向切开黏―骨膜,应用剥离子剥离总鼻道侧的下鼻甲骨与黏―骨膜,并向上分至下鼻甲骨的弧状隆起处,在其最高处做始点按压下鼻甲骨使其骨折外移,分离开的黏―骨膜复位,此时有多余下垂的黏膜或桑葚样的黏膜要应用鼻息肉钻削去或剪去,保证总鼻道通畅。应用凡士林纱条或鼻腔放支撑硅胶管,72h撤除。

      2  结果

      10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症状均有显著改变,术后专科门诊随访半年至1年,其中治愈102例,占94.4%;有效5例,占4.6%;无效1例,占0.9%。主要并发症是鼻出血。

      3  讨论

      目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较多,应用鼻内窥镜手术以来,下鼻甲手术的术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应用最多的有单纯下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激光、冷冻等方法[1,2]。这些治疗存在一些问题,术后易发生鼻腔过度通畅,鼻腔干燥,鼻甲萎缩,鼻腔粘连等。采用鼻内窥镜黏膜下剥离出下鼻甲骨使其骨折外移,黏膜复位,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鼻腔生理功能,黏膜损伤轻,下鼻甲骨内侧黏膜不做剥离,将下垂的部分黏膜去除,更加保证了鼻腔足够的通畅度,术后反应轻,效果好,不会形成鼻腔粘连。下鼻甲为一来自上颌骨的独立疏松骨片,由前向后呈弧状隆起,约前、中1/3交界处最高点,此时骨质最薄,在此最薄最高处为始点外移下鼻甲骨比较容易。      术后鼻腔填塞可以固定外移的下鼻甲,同时起止血作用,72h撤除鼻腔固定物,鼻黏膜损伤轻,术后干痂形成不多,应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可促使其干痂早期脱落。

      【参考文献】

      1  韩飞,张玉宝,梁辉,等. 下鼻甲黏骨膜部分切除术60例报告.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3,17(1):17-18.

      2  安会明,梁传余. 功能性下鼻甲整形术.华西医学,1995,10(2):201-202.

    ↑上一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聋
    ↓下一篇:降血压在治疗高血压鼻出血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