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凯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探索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1073次

    作者:何福春,佘万东

    作者单位: 1 221600 江苏沛县,沛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摘要】  目的  探索突发性聋的最佳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耳科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第一组常规治疗。第二组为常规治疗+凯时+高压氧综合治疗。结果  第一组治疗有效率为55.6%,第二组治疗有效率为81.8%。两组相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第二组治疗方法为突发性聋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突发性聋;高压氧;凯时

         突发性聋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同。近来我科采用不同方法治疗6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7年发表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诊断为突发性聋。60例患者病程均在20天以内。男37例,女23例。年龄14~70岁,平均35岁。左耳发病为25例占41.7%,右耳发病35例占58.3%,伴眩晕者26例占43.3%,伴耳鸣者45例占75.0%。发病后就诊时间为3h~20天,平均7天。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27例,第二组33例,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方法:第一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ATP 40mg+CoA100u+利多卡因(1.5mg/kg)+地塞米松10mg,每日静脉点滴共10天,地塞米松3天后渐减量。同时口服维生素类及营养神经药物。第二组:第一组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5MPa,吸氧100min,其中加压20min,减压20min,稳压6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凯时注射液(由北京泰德治药有限公司提供,凯时2ml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3天后开始听力检查,以临床耳聋症状改善和电测听听力检查,按1997年上海会议疗效分级标准[1]: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20dB,耳鸣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5dB或无改善。两组治疗及疗效统计分析均以1个疗程(10天)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前后听阈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0.25~4kHz的听阈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频率上的听力情况分别做比较,可以看出本组治疗后各频率区听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凯时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疗效。

      2.1  各组治疗结果听力改善情况统计  见表1。表1  两组听力改善情况  (略)

      2.2  凯时治疗前后平均听力的比较  见表2。2  凯时治疗前后平均听力比较  (略)

      2.3  不良反应  4例注射凯时后出现局部血管痛,伴面部潮红,少数患者可能有过敏反应,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其余病例未见任何不适。

      3  讨论

      突发性聋,指发生于一瞬间或最长不超过48h,耳聋达到高峰,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通常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缺血缺氧[2]、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对于该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如扩张血管,据报道单用凯时疗效也在60%左右,故此治疗方案意义不大,营养神经及高压氧辅助治疗[3]虽有一定疗效,但各家报道不同。

      高压氧在治疗突发性聋中,为机体提供超过数倍乃至20倍的氧气,可以迅速提高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可以改善内耳缺氧状态,增强有氧代谢对内耳的供血供氧有明显增加[4],有利于突发性聋的治疗。

      凯时是前列腺素E1(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末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有效时间短,将PGE1溶于脂微球载体中可以延长血中有效浓度的时间,对改善微循环,高凝状态,增加血流量,增加内耳血中氧分压,改善耳蜗微循环,改善毛细血管供氧,从而使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乃至完全恢复听力[5]。

     高压氧和凯时从不同的病变环节入手在治疗突发性聋时可能有累加作用,凯时对耳聋程度较重病例疗效显著,对耳鸣改善有良好效果,凯时虽有一时副作用,经临床观察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高压氧的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其治愈率和有效率,为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聋耳鸣的一种较为高效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0.

      2  Cioffetli G,Scarday ya A,Seraffini G,et al.Wholeblood filterbility in Sudden deafness.Laryngoscope,1991,101(1):65.

      3  Kvonenberg.Vasoactive therapy versus lace bo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hearing loss:a doubleblind clinical study.Laryngoseope,1992,102:65.

      4  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413.

      5  王卫国,许容,路茶忠,等.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再评价.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5):356.

    ↑上一篇: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