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慢性鼻-鼻窦炎钩突粘膜腺体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859次

    作者:王晓燕 张罗 范尔钟 李颖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内外侧面粘膜腺体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 对接受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16个病人20侧钩突的内外侧面粘膜通过HE 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特染、光镜下观察二者组织病理学的不同。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钩突内侧面粘膜固有层中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内侧面粘膜固有层中粘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鼻腔粘膜和鼻窦粘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不同的。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钩突 黏膜 组织病理学 腺体    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6人,20侧钩突,对其内、外侧面粘膜腺体面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6人,20侧钩突,男9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1例,年龄:15~63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术前都未曾使用抗生素和局部鼻喷激素治疗,均有鼻堵、流涕等鼻部症状,病史及各种检查齐全,包括CT、鼻功能、鼻声反射、皮肤点刺试验。

      1.2  方法

      术中采集标本时,钩突局部不注射麻药,尽量避免钳夹,以免造成粘膜上皮的损伤。取下钩突后辨认好内外侧面,内侧面点墨以示标记,立即用10%福尔马林固定,24小时后用解剖小剪刀和镊子小心剔除钩突骨片,沿其内外侧面对折处纵形剪开,分别标记,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张,片厚4 μm,分别进行HE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特染。用AB-PAS特染于20×视野下随机取不相连续的4个视野计数浆液腺、黏液腺、浆.粘液混合腺所占的面积,显微镜一侧安装刻度尺,一侧安装细胞计数网格,单位面积为0.25 mm2。 应用SPSS 11.5版统计软件包中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处理数据。

      2  结果

        计数浆液腺、粘液腺所占的面积,显微镜一侧安装刻度尺,一侧安装细胞计数网格,单位面积为0.25mm2。内外侧面均可见腺体导管开口于上皮,其内含有粘液。内侧面浆液腺面积:(13.192+5.57)×0.25 ×10-2mm2;外侧面浆液腺面积:(16.74±8.12)×0.25 ×10-2mm2;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内外侧面中粘液腺的面积:内侧面:(18.21±11.34)×0.25 ×10-2mm2;外侧面:(14.65±9.96)×0.25 ×10-2mm2;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表1  钩突内外侧粘膜腺体面积的比较 20×(略)

      3  讨论

      3.1  钩突是进入副鼻窦腔的大门,也是鼻腔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区域,是以鼻息肉多起源于钩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的发展,钩突日益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关注[1]。气流通过鼻腔对中鼻道的损害中钩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钩突分为内侧面,即鼻腔面,也是暴露面,和外侧面,即鼻窦面,也是保护面。本实验主要研究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内外侧面粘膜腺体面积有无差异。正常鼻窦粘膜正常鼻窦黏膜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间夹居许多杯状细胞,一薄层无细胞的基底膜将上皮层和厚厚的固有层分开,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寄居上皮下表层的淋巴细胞及其它炎性细胞,如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小岛状的浆液黏液腺被结缔组织细丝分离开来,深层有散在炎性细胞,分泌导管横跨固有层开口于上皮,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和血管分散贯穿固有层,深层为致密的骨膜[2]。由于鼻和鼻窦的黏膜相连续,且鼻窦炎没有先于鼻炎而典型发展的,无鼻炎的孤立的鼻窦炎亦是罕见的,二者的主要症状均为鼻堵和鼻涕。所以定义为鼻-鼻窦炎。Bhattacharyya[3]强调应用鼻-鼻窦炎这一定义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是通过观察鼻中隔和筛窦两部位的炎症反应得出结论,且认为是恰当的。

      3.2  慢性鼻-鼻窦炎腺体的改变  Mogensen C[4]

      认为新生儿的鼻部腺体遍布呼吸区,但在后半部分密度下降,出生前所有的腺体都已形成,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急性卡他性炎或慢性炎症不能导致腺体的新生。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鼻窦炎一个突出的病理特征是黏膜下腺数量的明显增加[5-7]。

        1984年Tos等提出慢性上颌窦炎病人的上颌窦黏膜下腺的密度是正常人的6倍[8]。腺体密度的升高来源于新形成腺体的增加以及腺体本身的扩大,这种改变不仅限于上颌窦,在中鼻甲和钩突也有同样的改变。因此慢性鼻窦炎的普遍现象黏液分泌物的增加有可能由于腺体改变的结果。

        Wake[6]、张罗等[1]也同样认为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黏膜下腺体密度升高,主要为浆液腺和黏液浆液腺,黏膜下腺突出特征是含有黏液成分,且黏液浆液腺的密度比浆液腺高。腺泡和导管扩张,有时可见腺泡融合形成“黏液湖”样改变。

      3.3  本研究表明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内侧面粘膜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而粘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钩突上的息肉好发于鼻腔面,除了鼻窦面空间小外,考虑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黏液腺的腺体分泌有关。

    【参考文献】   [1]张罗,韩德民.溶菌酶和乳铁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钩突黏膜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8,33(4):219-221

      [2]Nicolas Y,Busaba MD.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Turbinate and Ipsilateral Ethmoid Histopatholog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06,134:250-254

      [3]Bhattacharyya N.Chronic rhinosinusitis:is the nose really involved?[J]. Am J Rhinol,2001,15:169-173

      [4]Mogensen C,Tos M. Nasal glands in newborn infants Rhinology[J].1977,15(1):39-47

      [5]Petruson B. Secretion from gland and goblet cells in infected sinuses[J]. Acta Otolaryngol Suppl (Stockh),1994,515:33-37

      [6]Wake M, Takeno S, Hawke M. The uncinate process: a hist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study[J]. Laryngoscope,1994,104:364-369

      [7]Al-Rawi MM, Edelstein DR, Erlandson RA. Changes in nasal epitheliu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sinusitis: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 Laryngoscope,1998,108:1 816-1 822

      [8]Tos M,Mogensen C.Mucus production in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 A quantitative histopathological study[J].Acta Otolaryngol(Stockh),1984,97:151-159

    ↑上一篇:喉部恶性淋巴瘤误诊喉结核1例
    ↓下一篇:电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15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